纳征(2/2)
小少爷哭的涕泗横流,在地上哇哇乱叫。一旁的手下都没眼看,有主如此,真是前途渺茫啊。
这群山贼全程一句话没说,搜刮走了他们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把人都打了一顿。
但奇怪的是,侍卫只觉得打在身上轻飘飘的完全没用劲,小少爷确实疼得嗷嗷哭,他们自然也只能跟着嚎。
此刻是考验他们演技的时候,实在哭不出来的,只能扬起些尘土,迷了眼睛最后哭了。
最后山贼撤了,小少爷奄奄一息。
陈叔看着躺在马车上的小主子,已经猜到了,就是冲着小少爷一人来的。苏清,你可真是睚眦必报。
不过让这小少爷受点教训也好,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兔崽子,活该的。
于是陈叔装模装样地让人追踪了几日,无果后,带着受伤的少爷回京了。
与此同时青山村重选族长的事情,最终还是尘埃落定了。
苏大贵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族里的新任族长,一时间苏家三兄弟家中皆是门庭若市。就连嫁出去的苏家小妹在婆家的地位都高了许多。
其中苏老三——苏余贵一家,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更是被吓得不轻。于是他连夜匆匆忙忙地跑来找大哥。
“大哥!大哥!怎地这许多人,娃娃都被吓得不轻。”
苏余贵脚步慌乱,说话也是。一进门看见大哥二哥都在,倒是安心了一些。
“余贵,过来坐。”
苏大贵招呼三弟同他们坐在一起,给跑的气喘吁吁的弟弟倒了杯水。
等苏余贵从大哥家走出去的时候,他的脚步有些轻快,眉眼间的喜悦掩盖不住。
他们苏家要改换门楣了!苏老爹在世时一直遗憾的事情,在他们三兄弟这辈一定可以实现。
九月十六,黄道吉日,宜嫁娶,宜出行,宜纳征。
苏老二夫妇和媒人还有大哥三弟两家人,带着六十六担聘礼往镇上去了。聘礼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不仅让村里人咋舌。
这苏老二莫不是把整个家底都拿出来给苏清娶妻了?不过那宋家小姐,听闻家中颇丰,这也倒是合理。
未嫁的,已嫁的,看着眼前擡过去的聘礼,都是艳羡不已。既有才学,又深情,之前怎么就没先下手。
不过这样的情绪是短暂的,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毕竟转念一想,自家父亲亦或是夫君,今日能从苏家得到不少赏钱贴补家用,也是诚心祝福这对新人。
聘礼多了,自然需要人擡,苏家三兄弟提前半月就在族中把今日擡聘礼的人定好了,都是族长的青壮年。
六十六担聘礼,都放在需要两个人擡的大食盒上,沿街沿路吹吹打打,从青山村出发,一个时辰后到了宋家。
“这是苏秀才家来下聘了啊!”
“哟,这过大礼可真有派头啊,就是府城也不过如此吧。”
“你别说,之前我家小儿说苏才子对宋小姐情根深种,我还不信。原来真是如此!”
镇上的人多,苏家一行人自然是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围观的百姓都是议论纷纷。
聘礼中最前头的一对大雁,听说是苏秀才自个捕的,其他金银手镯首饰,聘金美酒,各式精美器具,三牲糕饼,都不是便宜货色。
庆山县也好久没有如此排场的下聘的,听闻是苏清恩师相助,才有了如今的场面。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不是如此吗,不然就一个农家子,哪能做到如此。
按照习俗,纳征这日,男女双方是不能在场的,因而如此热闹的场面,苏清只能在家中看书。
苏清握着笔,却是一字未写,从书房窗台往外望去,入目皆是青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清出神,轻吟着这句诗句,随后嘴角微微上翘释然一笑,下笔写了封信。
宋月娇自然也是不能去围观的,她只能和弟弟在后院呆着,然后和女红较劲。
“朗儿!你看我是不是有所长进!”
宋月朗看着杂乱无章龙飞凤舞的刺绣,还有缝得和蜈蚣相媲美的针脚,不由感叹,姐夫你自求多福吧。
“对,姐姐,你继续吧。”
宋月朗不想评价…
这边宋家热热闹闹摆了二十几桌酒席,款待苏家来下聘的人。
“夫君,亲家不是把整个家底都搬来咱家了吧。”
宋刘氏看着满院子的聘礼,虽然满意苏家对娇娇的看重,内心却有些担忧,苏家毕竟没什么家底。
“夫人,这些都会让娇娇带回去的,倒是苏兄他们真是有心了。”
宋父今日要招待来宾,并未饮酒,现在确实满脸通红,情绪十分激动。
“小两口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宋刘氏说着和苏林氏打招呼去了,宋父也没闲着,吩咐小厮席间多顾着点。
最后宋家收下了苏家的聘礼,只返还了其中一小部分,按照约定俗成,宋家陪嫁的嫁妆只多不少。
宾主尽欢,苏清和宋月娇的婚事也开始临近了,纳征后便是请期。
双方商议婚事定在来年三月,一是那时天气渐暖,二是明年八月苏清要下场参加秋闱,在年初完婚最为适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