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7)(2/2)
这一夜,汉宫中许多人彻夜难眠。
刘彻处理政事到半夜,感觉脑子都混沌了,便去睡了。
睡之前,还在惦记着各地灾害频发的事情。
这恐怕是刘骜成年一来,第一次没有和女人一起睡觉,第二天又让宫中上下都震惊了一回。
刘彻觉得这身体这么虚,实在是有些烦,刘骜如今这年纪,还属于青壮年,竟然比步入老年的自己还精力不济,刘彻有些想骂娘。
于是,他召了医者们来,让他们好好给自己把了把脉,然后当着自己的面说,这身体要如何进补调养。
一群年轻的老的医者聚成一团,就着《黄帝内经》之类的典籍,论了小半日,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来。
方案出来以后,医者们又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着,谁也不肯做那个出头鸟,跟皇帝说商议出来的方案。
刘彻忍着骂人的冲动,道:“有什么话,诸位何妨直说?适宜不适宜,能否做到,都可以商议着来。”
见皇帝态度如此,也不好继续推让,那个头发最白,年纪最大的医者道:“陛下,若想要填补您身体的亏虚,这第一条,就是要远离女色。”
其他的医者嘴巴都闭得紧紧的,低着头,生怕皇帝发火时,自己也成了那个遭受无妄之灾的。
刘彻本以为,是多难的事,让他们都不敢开口,没想到是这样,他问:“就这样?”
“啊?”医者们反而愣住了。
皇帝竟然如此冷静,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以前可是提一下都不行的啊!
刘彻立马明白过来,肯定是医者们给刘骜提过意见,让他在男女之事上注意节制,但刘骜没听,不然也不会要靠吃丹药了。到了要吃丹药的程度,那得多虚了啊?刘彻暗暗庆幸,自己没变成那时候的刘骜。
“这点倒是不难,还有吗?”刘彻装作忘记了以前的样子,问医者们。
医者们心里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不发飙,就好说。作为医者,最怕的就是遇到不配合的病人,更何况这个病人还是天下之主。
这时候,医者们的脸色缓和了许多,语气也轻松了不少:“另外再开一副养身的方子,陛下按时服用,以后请平安脉时,再为陛下调整。”
刘彻点头:“好。”
医者们一直到走出大殿时,还觉得不可思议,本以为今日又是一场硬仗要打,皇帝可不是个听劝的主啊,让他远离美色?那比要他让出皇位还难受,所以刚开始几个人都不肯出头去说,就是怕皇帝又发怒。
结果今日皇帝不仅心平气和,而且还表示愿意听从医嘱,可不让大家都觉得惊奇?
“陛下今日是愿意了,明日会不会还这样,就不好说了。”也有人比较悲观,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有他们最清楚,这个皇帝对酒色有多着迷。
刘彻处理好这件事后,很快又投身到了政事之中。
等到朝堂上时,刘彻也不再像以往的刘骜一样,只是一个坐在上头,看着大臣们吵来吵去的工具人,反而主动问起了各处的事务。
除了王家人以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见识到,皇帝如今对政事,十分了解,而且还能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和办法。
刘彻倒是很想装成刘骜,好偷一偷懒,可是看了一些简牍后,他觉得自己没办法偷懒了,这时候的大汉,看上去似乎只是天灾比较严重,各地民间还算安稳,可事实上已经危机四伏了。就算会没听过天幕描述的那些情形,根据如今的情况,刘彻也能猜想到,大汉的将来不会太好。
不过到了朝堂上,刘彻没有像对王氏一族的人那样,咄咄逼人,一直把人诘问道张口结舌,浑身颤抖才罢休。
通过几天的暗中摸查,刘彻对朝中的人的才能与品性,有了一些了解,然后开始派任务。
这首要的事情,就是救灾,根据各地不同的灾情,分配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务,并言明了奖惩,办事办得好,就有封赏,就可能升官,办的不好,轻的罚金银,重的降官贬职。
见皇帝吩咐事情时,十分有条理,在宣布奖惩时,语气铿锵,仿佛每个字都是一个钉子,皇帝把它说出口,就是板上钉钉,众臣惊讶的同时,又清晰的感觉到,有些事情真的变了。
散了朝会,刘彻刚换掉帝王冕服,就听到通传说太后来了。
刘彻道:“请太后进来吧。”
王政君进来后,刘彻也没给她行礼,他才是祖宗,哪有给后辈行礼的道理,至于会被人挑礼节上的毛病,刘彻呵呵,刘骜沉湎酒色,最后死的那么不光彩,再多一个不敬太后的骂名,无关痛痒。
王政君来,果然是要问王家的事。
看着王政君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刘彻就觉得好笑,她是不是当这天下,是她王家的东西了?
王政君在一鼓作气地数落近几天,皇帝对王氏的打压时,刘彻一声都没吭,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