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1)(2/2)
听到这里,刘邦已经呆住了,他本以为,王莽霍霍完了刘氏江山,他的大汉怕是要这样玩完了,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冒出来一个高祖的九世孙刘秀,又把大汉拉了回来,这个大转折,真是差点闪了他的腰。
听到东汉又延续了近两百年,和西汉的时间都快差不多了,刘彻心里终于高兴了一回。至于什么陨石什么位面之子之类的,刘彻知道天幕肯定是不会信的,显然后人都不太信这个嘛。
至于刘秀极有可能和自己没什么直系血缘关系,有也要上溯祖宗,刘彻虽然有些遗憾,但这么多期的天幕不是白看的,皇帝的苗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出的,出在刘氏就已经很好了,至少是高祖的后代,都是刘家的血脉。
刘彻这么想得开也很正常,其他的帝王,除了嬴政以外,了解汉朝历史的,都要羡慕汉这样的好运气,不是谁家都有重开的机会的,强如大唐,还没乱成西汉末年那样呢,中间也没被外人抢皇位,结果后面一百年就茍延残喘;富如大宋,北宋和南宋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南宋看上去富,但是憋屈也是真憋屈,一百多年也是茍下来的。
更别提那些没有重开和复活甲的王朝了,谁不羡慕大汉这国运啊。
嬴政默默算了算,这汉朝,两节加起来,得有四百年了吧?确实是个长命的王朝,这时长,嬴政也很羡慕,因为他已经从天幕的潜台词中,听出了秦存在时间并不长的事了。
想到天幕说的,汉承秦制,在秦的制度上试错纠错,嬴政就有点憋屈,秦的制度是他创立的,他这和给别人做嫁衣有什么区别?
真是越想越气。
嬴政的手,拢在宽大的袖子里,握拳时噼里啪啦爆响:天幕最好给他仔细讲讲他的大秦发生了什么!
【汉朝确实没灭亡,东汉就是它的转生,可是西汉末年时的情况,也确确实实是灭国之相,只能说历史是充满了不确定和偶然的。历史玩了个漂移,在差点车毁人亡的生死边缘浪了一把后,终于又回到了正轨,但这里面承受代价最多的,还是底层的百姓们,在这个时期,普通百姓减员严重,人口大幅度锐减,生产凋敝,生活困苦,动荡不安。幸好在黑暗混乱的时期过后,百姓们又迎来了百废俱兴的光武中兴时代。】
【可是回首过去,探寻这乱世的起源,西汉是如何走到那个境地的,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来了来了,刘彻的心,顿时紧绷了起来,天幕是要开始翻旧账,开始从祖宗头上骂了吗?高祖刘邦隔得远,怕是骂不着,可他这个武帝,也是刘骜的天祖,估计刘骜的那些破事儿,自己还得挨一些骂。
想到这里,刘彻就忍不住叹气,真晦气!
来了来了,朱元璋有些兴奋起来,又要进入骂祖宗的环节了!
朱元璋作为第一个因为后辈子孙而挨骂的皇帝,最想看的就是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这样才不会显得特别丢脸嘛!
看到朱元璋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的圆脸,朱棣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天,大约是很多事情想开了,也有许多事情有了着落,朱元璋接受了自己老了以后,脾性越来越像个孩子似的了。朱棣相信,要不是还顾及着一些帝王威严,朱元璋都能搓搓手表示期待之情了。
其他人听着,也知道是进入到总结阶段了,纷纷竖起了耳朵,还有人拿来了纸和笔。
西汉的这段历史,可借鉴的政策与方法不多,但天幕对那几位名声极为响亮的人的评价,倒是令人耳目一新,也启发了不少人的思考。
不管是对赵飞燕姐妹,还是对王莽,天幕的评价总带着一些悲悯,也比常见的史学论调多一些公正,这让不少人觉得耳目一新,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这些历史留名的政治精英们,当然很明白这种新思维的价值。
主播茫然:啊?骂刘彻?我不骂他啊!
刘彻:我不信!
朱元璋(跳起来):给我骂!你是祖宗你就得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