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33)(2/2)
陈进忠忙应道:“是,万岁爷。”
陈进忠越发觉得,如今的皇帝变化太大了,从前皇帝可觉得做的菜多,才能体现他的帝王威仪与地位呢。
但这不是他一个奴婢可以置喙的。
用着晚膳,玄烨问陈进忠:“李玉如何了?”
陈进忠忙道:“已经关了一天一夜了,奴婢看他反省的还不错。”
玄烨放下汤碗,冷笑一声:“反省的不错?是看和珅自己都倒了,救不了他了,才后悔了吧!”
陈进忠顿时心一跳,脸上的讪笑都快维持不住了。
他听到玄烨继续道:“本来内侍与外臣私通,传授消息,是应当处死的,看在他服侍了皇帝这么些年的份上,就罚没所有家财,发放回老家去吧。”
陈进忠心里更加凉了,没想到李玉这一次,是彻底栽了。
回老家就算了,还算是个不错的结局,可是罚没所有财产,那便是让他带不走一点财物。老太监们没有银子傍身,又没有儿女照顾帮衬,晚景要如何凄凉,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了。
当然,李玉也可以凭着在宫里服侍过皇帝多年的经历,得到一些人的青睐与供奉,可他失却了圣心啊,,听到皇帝的消息,又有多少人乐意捧他呢?
这也让陈进忠越发地警醒,切不可重蹈李玉的覆辙。
“至于其他人,你知道要如何处理。宫内出现天幕之事,要如何堵住这宫内悠悠众口,不传出去,你作为总管太监,应当可以做到吧?”
陈进忠忙跪下道:“奴婢自当竭尽全力,完成万岁爷所要求的事!”
要堵悠悠众口,确实难度太大,陈进忠也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灭口的方式,处理掉了替李玉跑腿传话的小太监,然后亲自将李玉赶出了皇宫。
李玉这个太监总管,一两天前,还是皇帝身边那个风光无限的大太监,转眼就成了如此狼狈的模样,确实是让宫里上下的人都看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玄烨的谕书一发出去没多久,就有不少折子递交了上来,许多人都绞尽脑汁,在折子中,美化了自己的贪污的行为,找的借口都是花样百出的,看得玄烨都气乐了。
不过这些事,都会派人去查证的,而且大臣们的折子,也会互相佐证,有矛盾之处,玄烨便命人将两人叫到一起对峙,弄清楚了再做定性。
这样的事,繁琐又麻烦,自然不是玄烨会亲自处理的。
看到阿桂,他想起了另一个重要的事:军务。
大清是靠着满汉蒙八旗,共二十四旗来作为军事架构的,所以是以骑兵为优。
可是天幕说了,外人是从海上打过来的,海上作战,步兵和骑兵可都发挥不了多大的能力,重点还是要有自己的水师。
建水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当下千疮百孔的朝廷官僚组织,今天敢拨款开始搞水师,明日他们就敢贪了这银款的一半。
于是,这件事,还是先要将吏治整顿好了再说。
半个月后,朝中有一大半大臣上了折子,看上去都挺配合玄烨要求的“自首”,实际上不少都在打太极和巧言令色掩盖事实。
玄烨也不惯着,先把和珅查实的罪状公开了一批,拉和珅出来受了几顿刑罚,威慑了一番。
又选了两批人,一批是还算老实,且情节较轻的,做了罚没家财充入国库、本人降级贬谪等操作,算得上是伤了一些皮肉,但未伤及筋骨。
另外一批,是不仅情节严重,还在陈情的折子中,各种掩饰开脱甩锅的,直接抄家不说,本人也要遭受像和珅那样的刑罚,什么杖责、夹手指之类的,根据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这些人的惩罚,是玄烨拖着七十岁的弘历的身体,一个一个亲自批复的,没有一个不是皇帝的意思。
这么一来,大家也算是看分明了,皇帝不仅动真格,而且是真的想效仿先帝之风,肃清官场啊!
于是第二波陈情的折子,和主动交出赃款之类的事儿,就显得积极踊跃多了。
这样的事,持续了几个月,玄烨感觉自己越干越精神,朝堂上,也出现了不少空缺,许多人根本经不起查,不需要深查,利益勾连就已经十分吓人了,这种不直接处死,玄烨都觉得没办法立威。
但幸好也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些不错的苗子,需要人手干活的玄烨,也不得不将那些人提拔了起来。
朝堂是肃清了,和珅也处理掉了,但是玄烨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望着殿外那阴沉的天空,知道这还只是自己完成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他不敢放慢速度,就怕很多事还未完成,自己就要离开了。
玄烨45°角明媚地忧伤:我知道我做的事好像没啥用,但不做我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