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8)(2/2)
赵匡胤和朱元璋、朱棣几人,亦颇受启发,赵匡胤在赵构皮囊里时,也知道民间的一些情况,听说过白莲教,未曾想到,白莲教最后竟能那般强大,能与朝廷直接抗衡。
玄烨的嘴抿着,心中早已没了愤怒、惋惜等情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绝望。不仅仅是因为,天幕说了白莲教难以除根的原因,他想到了大清,天然与汉人无法联结,又要如何让这万千汉人,成他大清的基石呢?
【除了镇压起义,白银的另一大去向,就是各种救灾。清末时,不仅社会动荡不安,还天灾频发。弘历在位时,为了博得民心,不仅对赋税比较宽松,救灾上也颇为大方。有了弘历这个先例,嘉庆帝在救灾上就不可能过于小气,一小气就要被骂。】
【嘉庆帝也算是有一腔热血的,因天灾频发,他也看到了,黄河常年泛滥的原因,就是黄河堤坝因为乾隆晚期政治腐败,修筑工事荒废了不少,所以黄河几乎年年都要泛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嘉庆帝重启了修筑黄河堤坝的功臣,而且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搜刮民脂民膏,这部分钱,就全都从国库出。这也是大清两百多年时间里,最大的修河堤工程,这一项就花掉了四千万两白银。】
【嘉庆帝算得上是一个有心救国的皇帝,所以那八亿两白银,他也尽量想用到了国事上。可惜的是,即便是他已经知道,整个朝廷漏成了筛子,也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拨出去的白银,被各层级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贪污不少,最后真正花在实处的钱,没有办法确定。那些白银,虽然被嘉庆帝从和珅这只硕鼠的宅邸中抄了出来,最后又被大大小小的硕鼠侵吞了去,有点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了的意思了。】
听到嘉庆年间,贪污又成风,甚至比康熙末年还要猖獗,帝王们都很唏嘘。
天幕夸赞了胤禛皇帝的整顿吏治的政策,说明是起到过不小的作用的,没想到好用的政策,支撑的时间不长,大清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这种贪污成风的境况中。看来看去,还是因为两个不怎么负责的皇帝在位时间太长,而负责的皇帝,在位时间太短了。
刘彻撂下酒盏,道:“事已至此,怕是连始皇帝临世,都难有挽救之能了。”
嬴政:……
李治也有些好奇地问李世民:“父皇,若您是那嘉庆帝,您会如何做?”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是内忧外患,如身处悬崖边的马车了。
李世民思索良久,道:“万全之策我也想不到。”
李治有些惊讶:“父皇,我信您可以的。”
若是功勋盖世、无所不能的唐太宗,都对那样的境况束手无策,那古往今来那么多能人,就没能解决得了清朝的危机了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这等事,一时半会说不完,要不这样吧,待看完天幕后,你我赛一场,就根据这清朝的情形,写一份国策,如何?”
李治知道李世民这是在考验他,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赵匡胤一边摇头一边叹气,大清这情形,比北宋末时的境况,还要糟糕吧?
朱元璋拍了拍膝盖道:“看吧,贪官污吏就是祸国殃民的东西!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还惦记着自己那点东西,人人都只顾着自己个儿,这天下百姓该当如何?!”
朱棣忙道:“父皇,您听了天幕,才知道离外人打过来只有二三十年了,可那些人不知道啊!”
按照天幕的说法,那些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哪怕举国上下,已经腐烂腐朽得不行了。
朱元璋又有点不甘地拍了拍桌子:“我知道,可是当皇帝的,即便不知道以后的事会如何,可这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总该心里有数吧?”
“有数的有数的,只是无能为力罢了。”朱棣道,“天幕都说了他才能不行,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呐!”
近期状态不太好,所以更新有点延迟,请见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