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4)(2/2)
听到弘历大规模毁书、篡改历史的操作,赵家父子都怒了,怎么能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呢?!
“此种人,果然是我们读书人与士子的天敌!”赵德昭拳头都攥紧了。
赵匡胤也十分愤怒:“毁书?最该毁了的是那个皇帝!”
这几期天幕下来,除了赵构为茍活而卖国这事,让他气血冲顶,恨不得能直接要了赵构的小命,弘历是第二个让他动了杀心的人。
朝代更替,皇位也在换人坐,只有书,只有书里的道理,才是能一直流传下去的,才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瑰宝!
赵德芳被父亲和哥哥的怒意,惊得瞌睡都散了:“父皇,大哥,怎么了?”
赵德昭牙齿咬得咯吱作响,恨恨道:“没什么,就是这无能昏庸的皇帝毁书,让我生气。”
赵德芳一下子就知道,这不仅是戳了大哥的怒点,也戳了自家父皇的怒点了。再看父皇的脸色,果然难看得要命。
赵德芳的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父皇,既然后世的皇帝那么坏,那么咱们可以做点准备啊!”
赵匡胤和赵德昭都还在气头上,也不信赵德芳这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能有什么好法子,只随意地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赵德芳道:“那还不简单?就把古籍和重要书籍,都刊印一些,多发行一些,一部分藏于民间,总能流传下去的。另外呢,父皇可以偷偷搞个书库嘛,不要透露给别人,藏起来。天幕不是说了,后人喜欢在地下挖来挖去嘛,日后肯定有机会挖出来的,嘿嘿……”
赵德芳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赵匡胤和赵德昭二人听了,第一反应是不太行,这两个法子都不能保证书一定会好好传下去。
可是两个人再仔细想想,这两个办法似乎有些难,可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赵德昭先平抑了怒气,对赵匡胤道:“父皇,芳儿的说法,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但并非全然没用。”
赵匡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个事儿,还是交由你去完善吧,回头给我上份手书,讲讲你的构想。若合适的话……”
赵德昭郑重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尽力!”
有些东西,不可丢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可毁在小肚鸡肠之人手里,不可被奸人抹黑扭曲。华夏民族的古籍,闪耀的是民族的智慧光芒,后人不仅要哀之鉴之,更要好好保存,好好传承下去。
赵德昭心中的怒意已经压下去了不少,但他心头泛起了无数的想法和涟漪。这一次,他慢慢地明晰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赵德芳凑过来道:“大哥,你别不开心了,反正以后那些地方咱们都会打下来,哼,都由你说了算!”
赵德昭摸了摸他的头,道:“那行,父皇和我,都等着你当大将军,去打胜仗。”
赵德芳因为犯困,错过了中间一些内容,不清楚事情不是打仗不打仗的事。只是赵德昭也不想让赵德芳压力大,所以干脆哄哄他了。
刘彻冷笑道:“那么大的体量,那么多字数,若都是竹简,这皇帝是不是得烧上好几年?”
想统一思想,打压异己的事,刘彻很理解,毕竟他自己也干过。天幕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他做的,看到儒学能发展延续两千年,刘彻也挺高兴。可是弘历的作为,属实让他觉得有些瞧不起,太低级太下作了,做皇帝的手段可以脏,但得做得漂亮,理由也得说得过去,若是这点事都做不到,当什么皇帝?
看弘历这做事方法和风格,刘彻就知道,为何这皇帝不行了,哪怕清朝不是帝制最后的阶段,这皇帝也过于阴损和小家子气,这个王朝就好不了。
玄烨已经捂上了脸,一朝修前朝史书,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惯例,在修史书时,夹带一些私货,做一些手脚,也挺常见的,不抹黑前朝,如何说明本朝的合理性呢?《明史》就是从他康熙朝开始修的,但康熙没想到,一直修到了弘历的乾隆朝不说,弘历还搞了那么多小动作,还被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