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36)(2/2)
于是,等到有人传言说,是宫里出现异象,说杨国忠奸相误国,说杨家奢靡浪费,会给大唐江山招来大祸,却没那么多人相信了。
毕竟,皇帝以前不知道杨国忠祸乱朝纲么?不知道杨家声色犬马,十分浪费么?可杨贵妃三位姐妹的脂粉钱,可是皇帝金口玉言赏赐的。皇帝又不是第一天知道,怎么可能突然就对杨家翻了脸?
长安城内的传言,高力士兢兢业业地报告给了李世民,问:“大家,需不需要出动羽林军压一压这流言?”
宰相给皇帝戴绿帽子什么的,实在是太难听了,有辱帝王尊严啊!
李世民觉得无语又好笑,看看长安现在的民风,看看现在那些贵族名流们的素质,都是什么长舌男长舌妇,乱嚼舌根。关心民生的却没几个,更没人关心杨国忠真正做的那些恶事。
“不必了,到时候朕再法办几个,他们就知道朕为何翻脸了。”李世民语气平淡道。
高力士顿时心中一惊,看来皇帝不仅仅是要对杨家下手,还有其他人也要遭殃啊!皇帝口中轻巧的“法办几个”,代表着长安还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家族覆灭,会有无数人下狱,这长安,甚至这天下的官场,恐怕都要变天了。
高力士还在震惊中,又听到皇帝似是随口问道:“对了,这话,你不会又传给谁听吧?”
高力士浑身一抖,身体比脑子的反应还快,直接噗通跪下:“大家!奴婢不敢!再也不敢了!”
天幕公开了说他给李林甫传递消息,导致李林甫设计其他官员之间生嫌隙,这锅他甩不掉,只能表示痛改前非,再也不干了。
李世民只瞟了他一眼,道:“你先起来罢,暂时留你在身边。这大唐江山已经危若累卵,朕没精力与你计较以前的事,只是若你再自作主张传递消息,打乱朕的布局与计划,朕立刻要了你的小命!”
高力士忙磕头:“是!大家!”
虽不是皇帝第一次冲他发怒,可高力士感觉到,这一次的皇帝,是真真充满了杀意的,下一次,恐怕会动杀心了。
李世民知道高力士不是一个纯忠太监,平时在前朝和后宫没少穿梭往来,只是他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极大的摊子,不能被这种事打乱了布局和分了心。
而且,李世民很满意的是,高力士对皇宫内的掌控,说不让天幕说的事传出消息去,就真的一点都没传出去,连杨家人想与宫外通消息,都没有一点门道。宫外传的那些,也是高力士得到自己的授意,模糊了重点说出去,试探舆论风向的。
这样的人,李世民觉得还有许多可用的地方。
这一夜,李世民本打算通宵处理政事的,可李隆基毕竟上了年纪,再加上这些年一直沉湎酒色,身体也虚耗了不少,还真撑不住。
最后在三更天时,还是没能熬得住,直接在侧殿更衣睡下了。
后宫一殿内,杨贵妃坐在窗前,望着月亮,也是望着门口,期盼皇帝能早些出现。
宫女来劝了几轮,杨贵妃还是舍不得睡下。
只可惜,现在李隆基换成李世民,这一夜还只是一个开始罢了,往后皇帝都不会来她这儿了,更不会让她时刻在身边随侍了。
第二天一大早,高力士按照皇帝的吩咐,早早地叫醒了他,并准备早朝事宜。
但这第一次在天宝年上朝的经历不太愉快。
杨国忠果然权势遍布朝廷,一上朝就无数人替他求情,李世民木着脸,听着人在国,李世民差点就给气笑了。
待众人说够了以后,李世民高高在上地扫过每一个臣子的脸,道:“朕不知,这朝廷何时成了杨国忠门下的朝廷了,朕想办他,竟然这么多人来阻拦朕?”
群臣不管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都赶紧跪下,呼啦呼啦跪了一片,直喊冤枉。
李世民冷笑:“冤枉?不敢?那你们意思是,朕昏庸,朕脑子坏掉了,所以故意找杨国忠的茬子?不要再跟朕巧言辩解!朕要办杨国忠,谁也劝不了!不过今日你们自己跳出来了,朕也不会与你们客气!来人啊!”
就在群臣预感不妙的时候,一群穿戴甲胄、全身武装的羽林军进入了殿内。
李世民直接点了那几个叫得最大声、跳的最厉害、最会引导话术的人的名字,让羽林军拖了下去,关了起来,和杨国忠关在了一起,但隔得挺远。
“你们对杨相如此忠心,朕怎么能不成全你们?现在杨相落难了,你们更应该尽忠表情了吧?去牢里陪他,就是朕给你们的机会!”那些被拖走的人,远远地听到皇帝这样说到。
李世民:满朝辣鸡,全给老子清理出去,腾笼换鸟!
李豫李倓(海豹鼓掌):老祖宗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