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35)(2/2)
李亨的担当能力、斗争精神已经被李隆基削减敲打没了。
李亨感受到了皇帝那审视的目光,整个人都浑身紧绷着,死死低着头,似是恨不得找个缝儿钻进去。
李世民放下他那份,又去看李豫与李倓的。
看得出李豫和李倓受的教导很相近,而且兄弟二人走得近,平日交流不少,所以二人在想法上,相似度还挺高,都提出要好好解决河北一带的矛盾,要削减节度使的权力等。只是在方法上,李豫的看上去更加保守隐忍,而李倓的则激进直白一些。
“都写得不错,相对于你们每个人的水平来说。”李世民语气清淡道,听不出什么情绪。
众人都有些讶异,不少人还把视线投向了李亨。
他们本以为,皇帝会借此骂太子一顿,借着两个皇孙的笔墨,将太子的笔墨贬损一通的,没想到他这般平静笼统地夸赞了一番。
李亨却没有松一口气,反而绷得更紧了,他总感觉,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没想到,李世民将桌上的纸卷了卷,三个人写的和他自己写的分开了来,又亲自用线捆好,递给高力士道:“放到桌案上去。另外,给我传刑部尚书来见!”
高力士忙弯腰接过两个纸卷,比他想象中的要沉手许多,“是,大家。”
李世民转身朝殿内走,注意到三人还杵在原地,便对三人道:“你们先回去罢,回头再传召你们。”
李豫李倓还好,李亨却如蒙大赦,真心实意地拜下:“是!圣人!”
刚走出两步,李世民叫住李亨:“回去后,好好敲打敲打你那个张良娣,还有鱼朝恩之类的,朕不想听到他们闹出什么事儿来。”
李亨忙跪下接了旨。
父子三人往回走,李倓对李豫道:“我本以为,圣人会对张良娣和鱼朝恩直接下杀令呢!”
李豫让他低声些,才道:“天幕虽说了他们祸国殃民之举,可毕竟是未发生之事,不好轻易定罪的。”
李倓点头:“倒也是。”
李亨隔得不远,话也听到了耳朵里,劫后余生的庆幸消退后,心中又涌现出了恐慌害怕愤怒等情绪。
是啊,那些事是他们还没做的,所以无法定罪,可是这是皇帝的做事风格么?自从开元后期开始,武惠妃进献谗言后,皇帝越来越依照着心情做事,而不是照规矩和道理办事了。
想到这里,心中的恐惧越来越强烈,李亨脚下的步子也不由得越来越快。
很快他回到了东宫,此时东宫的人也慌得很,看完了天幕后,都觉得一窝都没好下场、
鱼朝恩等太监刚上前见礼,就听到张良娣的哭声了,不一会儿,就看到张良娣踉踉跄跄地赶来,哭得梨花带雨的,头上的金钗都歪斜了:“殿下……”
李亨哪里不知道他们是想做什么,内心只觉得厌烦,便直接猛地将扑过来的张良娣推开:“孤倒是未曾看出,你还是有那等野心的人!莫不是也想效仿武皇,做一回女皇帝?!”
张良娣忙哭喊:“不敢啊!殿下!妾身哪敢?”
李世民回到殿内没多久,就有太监给他汇报了东宫内的乱象。
李世民早已猜到了,太子那边肯定要乱一回,毕竟天幕都点名谁作乱了。
“先不管他,刑部尚书可来了?”
这三省六部制,是根据隋制而改,在这大唐百多年里,又经历了一些完善。
李世民在听李林甫和杨国忠不择手段当宰相时,就已感觉,这宰相的权柄有些过于大了,所以小人上位后,握着那宰相的权力,危害性极大,他想要做的,便是改变这样的权力格局。
当然,他不会像朱元璋那般,直接一刀把宰相改没了,这等事,他当然要分步干。
没多久,刑部尚书便急匆匆赶来,看着刑部尚书身上的衣服还有些凌乱,帽子有些歪,再加上身上似乎还略带酒气,李世民心中就涌出一股强烈的失望与愤怒。
尽管天幕打了预防针,天宝年间,特别是末年时,朝政十分混乱,朝廷昏聩,各种拉帮结派酒囊饭袋尸位素餐,可是真面对这样的人时,李世民还是有点想掀桌子换人。
李世民:看好了,我只示范一次!
李亨:祖宗爷爷我看着呢!
李世民:老子没说你!你一边呆着去!
李豫李倓:太宗老祖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