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皇帝朱祁镇(63)(2/2)
朱棣采用的是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谁弱就帮谁。
朱元璋露出欣慰的神情:“不错,跟在我身边两三个月,便有如此进步,真是不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生不出觊觎的心思来。除了我们大明要强大,同时也要让他们内部乱着,自己和自己争!”
内耗,就是消减实力最好的办法。
朱祁钰表示受教。
朱元璋想起朱棣,他以前还不知道,这个儿子还有如此大才,是他疏忽了。
放走也先的事,不管是朝中,还是民间,都有不少人不满,但因现在的皇帝是太*祖的英灵,倒是没让人闹起来。
朱元璋也没管这个事儿,除了忙着改革的各项事宜,还有一些日常的事,比如趁如今冬闲时,要征徭役修建水利,朱元璋命工部推举人才来负责此事。
朱祁钰却主动提起了徐珵:“此人懂星象,懂地理,却是个人才。”
“不可!此人在天幕中竟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野心极大,不可重用!”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徐珵这人在早期还闷声不响的,谁能想到竟有胆子做出那种事,为自己搞了个从龙之功?
朱元璋摆手:“让朕见一见此人!”
徐珵在上次天幕时,被拉下去了,虽然天幕所说一事,他还未做过,但也从中看出了他的人品,于是许多人都对他避之不及,让他坐起了冷板凳。
这几个月,徐珵的日子真的不好过,突然被皇帝召见,他还有些惊疑不定,忐忑不安的来见皇帝。
朱元璋打量了他一番,没想到长得如此矮小瘦削,竟然是个胆大包天的。
“朕听说,你在水利上,有些才学?”
徐珵一听,就知道自己的机会在眼前了,忙伏身道:“回陛下,臣在这上面,确实有点不同于旁人的见解。”
朱元璋哦了一声,道:“此次就山东的沙湾河道,若是让你去处理,你会如何做?”
徐珵立马打起精神,开始给皇帝讲解自己的思路。
朱元璋听着,面上表情没什么变化,心中却是认同,没想到朱祁钰这玄孙,才能上不出色,但有些识人的本事。
徐珵说了许多,一直说到了口干舌燥了都不想停,因为他知道,此次是他的机会,他必须要抓住。
“好了,”朱元璋主动打断他的话,命人给他端了一杯茶来,“看得出,你也是有一些才学的。”
徐珵忙道:“陛下过奖了。”
“只是啊,你的脑子与才学,要用到正途。若能做下几个利国利民的工程,何愁不升迁,不被世人记住你的名字?总比遗臭万年要好啊!”
徐珵顿时感觉背后一凉,忙把身体伏得更低了:“臣不敢!臣绝不敢做出天幕中之事!”
朱元璋见敲打得差不多了,命他写个折子上来。
徐珵竭尽全力抓住机会,回去彻夜未眠,将自己对沙湾河治理一事写了出来,终于在朝中获得了一些认可,朱元璋就派他去治沙湾河。临走前,朱元璋对徐珵道:“朕这天下,还有无数大小河流湖泊,都需要人治理,徐爱卿,你责任颇重啊!”
“臣愿为陛下江山鞠躬尽瘁!”徐珵怀着一腔诚心,认真道。
朱元璋点头:“去吧!”
徐珵的事,也算是稍稍安了朝臣的心,只要不是真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只要有才能,还是能得到重用的。
而这样的事,自然又被史官写到了正史中,朱元璋又被赞知人善任,宽宏大度。
一晃三年多过去,朱元璋越感觉到时间临近。不过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天幕提到的弊病,大多已修正,户籍政策在逐步放开,藩王们在朱元璋的铁腕之下,纷纷主动交出兵权与财权等,换来子孙后代可以安享富贵的权力。另外,朱元璋重新改革了皇家教育制度,皇子们按硬性规定,都要接受当代大儒们的教导。而藩王们的孩子,也有机会入京学习,若是学得好,一样能从政为官。
沿海也建立了专门的水师,船就是直接用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进行了改造,果然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劈波斩浪。海寇们看到朝廷竟然是来真的,不少见势不对就直接跑了,也有头铁的,想和朝廷碰一碰,结果就是被打得疯狂逃窜,他们看得出,朝廷水师越来越厉害了。毕竟朱元璋是个天生会打仗的,根据水师的特点进行训练,战力自然提升极快。
至于倭奴国再来使臣,朱元璋与众臣都没好脸色,弄得使臣们颇为惶恐又担忧。
朱元璋:朱棣,我亲爱的好大儿,没想到你如此有天赋,老爹我马上回来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