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皇帝朱祁镇(50)(2/2)
【讲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其实朱元璋是一个十分淳朴的人,他的思想一直很接地气,就是带着愿意为自己卖命的人,过上好日子。这样的思维方式,放在普通富户,或者一般的发家人身上,是一种豪义不忘本的优点。可是他不是普通暴发户,他从一穷二白中创立的这份基业,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他不能用那种局限性极强的思维和做事方式来管理手中的江山。】
【后来,朱棣虽然削藩,拿走了藩王的大部分权力,可因为这是祖制,再加上朱棣本身是从朱允炆手中抢的皇位,一直被人诟病得位不正,所以他也不能一把将藩王全部切没,根据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基本指导思想,明朝得花重金富养着这些王室。以至于明朝灭亡后,有些人说,大明就是因为养的王爷和他们的血脉太多,国家虚耗不起了,所以明没了。这当然不准确,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朱家子孙不断繁衍后,形成了庞大的人口规模,给财政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另一方面,宰相虽然被废了,但因为皇帝的事儿根本忙不完,所以又有了内阁,再后来,大明皇帝要么能力不行,要么不务正业,内阁首辅的权力也不断坐大,成了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的存在。这个废宰相算是废了个寂寞。】
朱元璋一直捂着脸听着,他没想到,自己这两个为了朱家子孙和朝廷好的做法,都是这样的结果,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
大臣们还未能感受到,朱家王室血脉人数膨胀带来的压迫感,但是大家忍不住回忆了一下,洪武年间内阁和内阁首辅的权力,又和现在的对比了一下,确实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当初朱瞻基去世时,特命三杨为辅政大臣,而三杨都是内阁之臣,无形中给了他们扩大权力的机会。
“逆天地之行的改制,终是行不通的。”有人低声嘀咕道,就怕自己声音高了,让朱元璋给听见了。
“有些祖制确实……当初太宗皇帝起事,便是因为藩王之故。”
若没有分封藩王,这皇帝是谁做,还不好说。
有脑子转得快的,立刻回溯了一下本朝的历史,不得不承认,天幕说的极对。
【除了分藩王、废宰相,朱元璋还有其他被批评的地方,比如恢复殉葬制度。本来人殉制度主要在商朝,帝制早期的秦汉就式微了,开始用木俑陶俑代替,所以始皇帝被大家亲切地成为“初代手办爱好者”。后来,辽、金、元、明、清都有过活人殉葬的事。可这件事,只有大明被骂得最厉害,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几个,不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只有明是汉家王朝。汉人都自觉自己是文明人,是开化的种族,不应该做那么落后、残忍的事。因此,废除殉葬制度,不仅是康熙帝的功绩,也是朱祁镇那乌漆嘛黑的人生中,屈指可数的可称赞之处。】
啊这……
还有此等反转?
大臣们偷偷觑皇帝,皇帝竟然在这件事上,成了朱祁镇这个卖国蠢物的反例?
这样的对比,令朝臣们都有点无言以对。没想到后世之人对人殉一事,如此在意。
“天幕分别是非对错与明军昏君的标准,竟是从头到尾都如此,未曾变过。”邝埜惊叹道。
旁边的人问:“邝大人何出此言?”
邝埜笑了笑,道:“太*祖被天幕指责之处,皆是不利于朝政不利于民的。”
藩王之乱,只会让百姓生活不稳定,这人殉制度更明显了,陪葬的除了后妃,还有一些奴仆下人。高高在上者不在意他们的性命,可天幕显然将每一个人都看做是人,不论是天潢贵胄,或者是贩夫走卒。
邝埜的话,令许多人深思琢磨,“社稷为重,君为轻”是这天幕一直贯彻的吗?
朱元璋揉了揉额头,他也没想到,活埋人这件事,会让后世人如此在意。
【为何明朝开始,就是对女性压迫加重的加速期?从不断被推广的裹小脚,再到贞洁牌坊等等,女性的地位,相对于宋朝时期,有了一个加速跌落的过程?主播个人以为,这和朝廷的引导分不开关系①。他们将女性更严苛地关了起来,皇家为防止后宫干政,直接从小门小户选妃选后,但他们忘了皇子公主们又成长于这样的妇人之手;民间也就跟紧步伐,加速了对女性的束缚,不仅身体上摧残女性,精神上也要束缚女性。宋朝女子再嫁不是奇事,到了明朝,寡妇都要守着一个石头搭建的门楼子过一辈子。“程朱理学”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土壤的,它不是横空出世的,是社会思想酝酿出来的。】
天幕中明显是个天女在说话,也难怪对女人被约束一事,极为不满和愤慨。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宋朝的风俗习惯,大家都还记得许多。宋朝的女性,不仅可以再嫁,而且可以抛头露面做营生。
①就是主播个人观点,社会风气是需要官方引导和管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