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 普信皇帝朱祁镇(38)

普信皇帝朱祁镇(38)(2/2)

目录

赵匡胤沉思:文臣武将,相兼并举,才是关键吧?

玄烨是知道,后来于谦之死,石亨是出了力气的,因此对于谦的行为有些不赞同的同时,却不得不赞赏他的无私与无畏。若是朝中多些一心为国的于谦,当皇帝的,哪里还要费尽心思搞大臣们的人际关系?

【在于谦的总领下,京师从各地调来兵力的同时,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军纪被调整严格执行,军队也不断被操练,并分守在九个城门口与重要关隘,逐步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营地、积极备战为防守,调收援军,以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迎击瓦剌军的方针策略。在整个京师地区动起来的时候,大家才会看到大明朝如今还有的能量,在作战部署不断完善的时候,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一直被朱祁镇忽略的后勤保障,即粮草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于谦认识到,土木堡一战败得惨烈,不是明军不行,是大明军队在缺少粮食、四处奔波疲惫不堪、最后又失去水源的情况下,被基础生理需求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才无力打仗。于是,派人从通州等地运粮,不仅官方组织运输,还鼓励动员百姓以及军属亲友等,自备车辆往京师运粮,且运粮20石以上到京师的,都可以获得一两银子的奖赏。如此一来,运粮队伍顿时昼夜不歇,几百万石粮食被运到了京师,从而使得军心大振,民心也被归拢,让百姓们觉得,京师防御一事,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历史告诉我们,走人民群众的路线,一定是对的!】

天幕所说的方式,令许多人大开眼界,他们从前觉得,民是民,兵是兵,官是官,却从未想过,民、兵、官也是可以一处的,是可以为同一件事而努力的,官也可以让民为朝廷之是心甘情愿效力的。

不少人纷纷对于谦表示夸赞,调兵遣将练军,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办法,不计前嫌重用戴罪同僚,大家也知道过类似的事迹,但是最后这点,动员百姓为朝廷效力,却是极为罕见的。

虽许多圣贤书都说,为民生办事、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①……可当官的,又有几个真正愿意亲近百姓,并愿意为他们办事,又能请百姓办事呢?

此种行为,不仅让大臣们啧啧称赞,连朱元璋很惊讶。朱元璋自诩民间皇帝,因为出身而深知百姓们的艰苦,于是杀贪官、颁《大明律》《大诰》等等措施,却从未真正了解过百姓的能力。常觉得百姓如蝼蚁,却忘了,蝼蚁成团时,亦能有惊天之举。

“走人民群众路线”一话,对于这些古代的帝王与士大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说法,他们往日只知道“民意”“民心”,却不知民举,人民的行为举止,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朱元璋震惊之余深思,嬴政亦受到启发:“用万民?用百姓?”他似乎有了一些灵光,却一时没有想明白。

刘彻也顿住了,他的眼光,一向放置于四海,能入他眼者,只有能建功立业的,能提出治国方针者,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是他这位大汉天子从未在意过的。

赵匡胤陷入沉默,玄烨的心思却被搅乱了,天幕之言,与他所知所思,太过于相悖,以至于玄烨一时之间还无法回过神来。

唯有李世民,曾以“民如水君如舟”一话的李世民,对天幕最后所言,最为赞同,也感触最深:“走人民群众路线?倒是一个极为聪明天才之举!”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荀子·哀公》,但估计许多人知道这句话是因为李世民。咱们的二凤真是没话说。

注意注意:最近因为阿晋抽抽,留言回复不了,忘见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