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皇帝朱祁镇(32)(2/2)
马顺想了想,问:“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吗?如果不是要紧的,可以长话短说,马某还得去皇宫门口守着。”
刘僧见他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担心他不肯加入,心中焦急便抢先道:“马大人,是要紧事,是关乎咱们生死的大事!皇帝现在正在抓和王公公关系密切的人!”
马顺吃了一惊:“什么?怎么会?”
马顺知道今日皇帝考较武将勋贵,也知道许多人被夺了爵,却不知皇帝竟然对朝中官员们下手了,乍一听到这消息,顿时感觉像头顶炸了一个响雷。
要说这前朝后廷,谁和王振走得最近?当然是他马顺了!王振就是靠着拉拢马顺,才将整个锦衣卫掌握在他手中的,然后借着锦衣卫之手,将刑狱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才能轻易地给不顺从他的官员罗织罪名,并扣到他们头上,搞得他们家破人亡下狱贬谪,也令朝中其他官员不得不避其锋芒。
皇帝要是想铲除王振党,他就是首当其冲的那个!
曹吉祥将凳子挪到他身后,道:“确实是这样,所以才赶紧请了你过来,一起商议如何应对。”
马顺木木地坐下,只感觉脑中轰隆隆的,一时之间庆幸自己提前将家人安排走了,一时间又感觉后背发凉,感觉自己马上要被下大狱砍头了。
心慌意乱了好一会儿,马顺才慢慢回过了神,忙问:“几位公公可有良策了?”
曹吉祥轻叹道:“这不正在商议么?如今是到了生死关头了,若是咱们凑一块儿,兴许还能想出个保命的法子。”
马顺想了一下,问:“几位公公可是想离开这皇宫?”
从昨日起,皇帝就特地调兵来守卫皇宫,看守宫门的势力,除了侍卫、锦衣卫,还有军营中人,可以说是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没有皇命,谁也无法出去。
刘僧皱眉道:“那只能算下下策吧?”
马顺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道:“这如何只算下下策?若是能顺利出宫,便有的是逃命的路子了。如今大敌当前,皇帝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和精力,来抓几个逃宫的宫人吧?”
“那样子狼狈逃窜,跟阴沟里的老鼠有什么区别?咱们在这皇宫里那么风光过,怎么能过那种日子?”
王振声音嘶哑难听,和他之前的声音完全不同,马顺粗一听还以为是谁躲在暗处说话,好一会儿才分辨出,是躺在床上的王公公。
看王公公那包成粽子的样子,马顺也明白他的担忧,曹吉祥和刘僧想混出去,费点功夫还是能混出去的,可王公公这样动弹不得的人棍,当然出不去了。
“是的,我们想保命,也想保富贵。”曹吉祥说。
虽然离了皇宫,能保住一条命,可他们又哪里受得了宫外凄风苦雨的日子?
王振的老家都被抄了,除了宫,出了当个老乞丐,还能做什么?
马顺感觉自己猜到了一点什么,嘶地抽了一口气,试探着问:“公公们,是想冒险尝试一番?”
曹吉祥压低声音:“富贵险中求,不试试总不甘心。若是成了,咱们能比从前还更舒坦。”
马顺只感觉又被冲击到了,几个太监还真是胆大包天,他们是真的想造反!
“可……可若败了,就是个死啊!”马顺声音都有些颤抖。
王振恶毒道:“你以为你当缩头乌龟,就不会死吗?等皇帝查到你的头上,不仅是你要死,你老母,你儿子,全都得死!全都得死!”
他的声音呕哑难听,仿若来自地府的鬼在说话一般,听得马顺心头发寒。
曹吉祥补充道:“搏一搏,还有一线生机。”
马顺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的横行无忌,助长了这些太监的野心和胆量,他们竟然想谋权篡位,换个人做皇帝!
马顺恍惚了一会儿,突然发现,三个太监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自己,仿佛只要“不”字到了舌尖唇边,他们就会立马弄死自己。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强烈且清晰的杀意。
马顺也清楚,自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底牌,要是自己敢拒绝,那自己的下场就真的只有死了,而且会死在他们前面。
他嗫嚅了一下嘴,问:“不是我不愿,是咱们手中无人可用,想要造反,只凭我手中的锦衣卫怕是做不到。”
一群太监,能成什么事?
王振听出了他的画外音,嗬嗬嗬的带着痰音的笑声,从他胸腔里冒了出来,仿若恶鬼的笑声一般:“马顺,你不要瞧不起我们这群阉人,历史上死在阉人手中的皇帝也不少!天幕既然说了,此一战,天子被俘,大明国运腰斩,那便是时机!天子被俘得换个天子,由咱们换也是顺应天意!”
马顺吃惊地看着王振,他没想到,王振已经变成了这样,动弹不得了,野心却更加膨胀了!
“你们想换成谁?”
曹吉祥说:“皇帝只有一个弟弟。”
郕王朱祁钰。
他们推别人上位,都没那么名正言顺,只有郕王朱祁钰,是皇家血脉,且正适龄,前朝的大臣们也不会有那么大意见。
马顺想起朱祁钰的为人,第一反应是不行:“郕王与陛下兄弟情谊深厚,如何能接受弑兄篡权一事?”
“为了大明,他必须当这个皇帝!”刘僧幽幽道。
一切听上去都很合理,可是马顺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三个太监都是工于心计与算计的,马顺提出任何问题,他们都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挡回来。最后,这一桩宦官为保权力富贵的叛乱计划,竟然被他们说成了,保大明守江山的英雄行动。
“好了,我愿意与诸位共事,可说实话,我手下的锦衣卫,着实不够用。除了守皇宫的护卫,宫内还有许多武将,都是沙场历练出来的,皇帝身边也从不缺守卫。若要将郕王推上皇位,光是锦衣卫恐怕不够。”马顺老实道。
锦衣卫在初创时,确实有许多能人。可是在王振逐渐掌权后,往锦衣卫塞了不少人,比如王林王山之流,所以锦衣卫也是没落了许多。
这大概也是一种报应吧,马顺默默地想。
曹吉祥露出笑容:“此事你无需担忧,我手底下有一批人,也是沙场上拼杀过的,一直养在我的门下,受我的恩惠。现在正是他们派上用场的时候。”
马顺和刘僧都大吃一惊,只有王振很镇定,他对手底下一些人的小九九,门儿清。
“没料到,曹公公竟然有如此远见,”刘僧这话听上去酸溜溜的。
曹吉祥假装没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只笑眯眯应承道:“过奖过奖。”
曹吉祥拿出了自己的底牌,其他人似乎就放松了一些。
接下来四人又开始商议,如何说服郕王朱祁钰,如何利用马顺的身份,给曹吉祥在宫外的人手传递消息等事宜。
朱元璋在前朝忙得脚不沾地,太监们在后面也热火朝天。
考较一事完毕,保住了爵位的和被夺了爵位的,都被放回了家中,很快宫中天幕一事,也慢慢流传开了。
邝埜等重臣,顾不上歇息,回了乾清宫,与皇帝议事。
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商议出征的事,而是先命人传膳。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朱元璋理直气壮地说。
挨过饿的人,才会明白吃饱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待吃完了饭,诸位大臣感觉确实好像没那么焦急了。
撤走了碗筷餐碟,重新备上笔墨纸砚,朱元璋命人将临摹的天幕舆图,在大殿中展开来。
朱元璋将天幕透露的瓦剌军情,给大家回顾了一遍后,道:“据此情况,朕的意思是,此次出征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大同阻击也先,另一路抵御宣府的瓦剌军。”
从舆图上看,瓦剌军分四路南下,主要是这两路军在土木堡汇合了,形成了夹击之势,明军才被人瓮中捉鼈,二十万大军惨败。
“不知陛下您有意前往哪一路?”
朱元璋笑了笑,指了指大同道:“朕当然是要去会会也先了,他都亲自来了,朕怎能避不见客?”
“可也先率领的,乃是此次瓦剌军最凶悍的主力军,十分凶险呐!陛下请三思!”
打败瓦剌很重要,可是皇帝的命更重要。
朱元璋硬气道:“老子想打的就是瓦剌的主力,不够硬不够强,打起来还不过瘾呢!”
听上去有些狂妄,可邝埜张辅等人知道,朱元璋不是瞎吹牛。
“若是兵分两路的话,陛下能带的兵马,恐不足二十万了。”邝埜担心的是另一个兵力的问题。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儿,”朱元璋道,“兵者,诡道也。兵马多有兵马多的打法,兵马少有少的打法。而且,朕看瓦剌此次带出来的兵也并未有多少,而且还分散成四路来袭,人数上咱们并不吃亏。”
而且人多有什么用呢,朱祁镇二十万大军对战也先三万,不一样输的稀里哗啦的。
张辅问:“陛下可是已经有成算了?”
朱元璋点头,绕着舆图缓步行走道:“朕想带三到五万精兵,以奇袭速度北上,到大同,迎击也先大军。张辅与朱勇,你们两率另一路,前往宣府一带,阻击另一路南下。你们,要替朕守好后方,莫让朕的屁股让人给摸了,哈哈……”
朱元璋的说法虽然粗俗,但大家都明白了。
张辅和朱勇感到有些惊喜,本以为天幕说,他们二人死于此次出征,再加上二人年纪大了,皇帝会让他们留在京师坐镇,不料皇帝愿意将领另一路兵马的事交给他们。
“臣遵旨!”两个老臣忙应下,免得皇帝待会儿又反悔。
朱元璋道:“此次考较后,已经筛选出了能用之人,待稍后你们与朕分分,按照各人所擅长之事与脾性不同,安排军职。”
“是,陛下。”
“陛下,那些充军的……”
其实大臣们有意想给那些考较未过的人求情,武将勋贵们大多经营了几十年,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少,许多还是姻亲同族表亲之类的关系,想到他们要去阵前吃苦受累,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也于心不忍。
朱元璋道:“充军的全随朕这一路出征,放在两位国公爷的队里,损了哪个都是麻烦,放在朕这儿,朕看谁敢来御前撒泼卖惨。”
说了充军就是充军,此次是恢复祖制的第一步,若是此次朱元璋退让了,那那些贪得无厌的勋贵们,还会得寸进尺,继续逼得他让步。所以朱元璋已决心死守底线,决不宽忍任何一人。
“是,陛下。”
皇帝已经一再表明态度,众臣也只能心中哀叹,那些子侄亲戚,是救不了了,让他们自求多福吧!
回到舆图上,朱元璋开始给重臣武将们讲自己的退敌思路,如何给也先迎头痛击后,又将其引入关内,然后关门打狗。
“陛下的意思,是不仅仅要打退瓦剌军?”
朱元璋点头:“朕还要将也先抓起来,让他们草原上乱上一阵子。”
也先被抓,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草原各部,因为失去了一位能服众的首领,定然会乱上一阵子,他们内部互相争权夺利,反而会顾不上大明这边了。
大明也正好趁此机会,修整北边军备,重新扎好自己的篱笆。
朱元璋一边讲解自己的计划,一边将各任务分派出去。此次他不会像朱祁镇那蠢玄孙一样,将各路文武大臣都带上,邝埜等人将坐镇京师,负责粮草转运等事宜。
见皇帝处处都思考周到,件件事情都能落实到人,大家的眼睛也越来越亮,在皇帝的启发下,竟然也越发有奇思妙想。
如此君臣相和互补之下,将计划也越发地完善。
邝埜一边听着皇帝的在舆图上推演,突然福至心灵地想到,皇帝陛下将那些考较完的勋贵武将放回家去,还不担心天幕中的消息走漏,只因他不仅不想瞒着,甚至希望消息能传到北边去,传到也先耳朵里。
天幕所说的土木堡大败,在大明众臣看来,是一件大祸,可站在也先角度看,何尝不是一件卓着的功勋呢?更何况他还因此留名历史,后代人都记得他也先打败过中原强盛的大明朝,抓住了他们的皇帝!
这样的功绩,没有人不想要!
所以,这其实是皇帝诱敌计划的重要一环!
想通此节,邝埜恨不得对皇帝击节赞叹。皇帝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他早已想好要御驾亲征,可能连这其中的许多阻击关节,也在心中预演过许多次。
不愧是太*祖皇帝啊!邝埜心怀激动地想到。
等朱元璋与核心大臣们商议完毕,命他们下去用膳歇息时,这一日又天黑了。
朱元璋来到后殿歇息,就在其他人退下后不久,大殿门突然被轻轻敲响。
“何人在外面?”朱元璋闭着眼睛扬声问。
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一个披着黑色披风的人闪身进来,朱元璋打眼一瞧,差点以为是个刺客。
对方急匆匆的,甚至忘了摘下帽子,便快步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皇兄!臣弟有事启奏!”
竟然是自己的“大冤种”玄孙。
朱元璋虽睁开了眼,却依旧懒散地躺着,问:“有何事?”
朱祁钰似乎此时心绪才稍稍平定了一些,伸手将披风的兜帽取了下来,语气急促道:“皇兄,曹吉祥等人竟想说动我造反!”
曹吉祥是谁,朱元璋想了想才记起来:“哦?他是王振的人?”
朱祁钰点头:“正是!我猜想,他们是因皇兄对王振的雷霆手段感到害怕了,竟然生出此种忤逆心思来!”
见朱元璋虽然有些惊讶,却并未有多大反应,朱祁钰顿时有些惶恐:“皇兄,你信不信我?”
他以为朱元璋因为怀疑他毫无凭据的话,所以显得格外镇定。
朱元璋知晓他心地纯洁,对皇帝兄长确实赤诚一片,心中也生出了一些慈爱之心来,忙坐直了说:“怎么会不信你?那些阉宦就是给根绳能往月亮上爬的东西!你先起来,在椅子上坐下,这事儿你慢慢说。”
说着,他还顺手给朱祁钰递了一杯茶。
朱祁钰有些怔愣,皇兄好像变得有些奇怪,变得……慈祥了?
很开心在V章等到大家~谢谢每一位仙女~
本章已经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字数,前面部分剧情没有改动,可以安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