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芯片突围到遥遥领先(2/2)
而这样的问题,振峰科创公司也已经突破,只不过时机还没成熟,许振峰没有对外公布而已。
“在芯片制造环节,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更为突出,”许振峰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芯片制造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过程,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包括薄膜沉积、光刻、刻蚀等。薄膜沉积技术是在硅片上形成超薄的薄膜,这些薄膜的厚度通常只有几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能够实现原子级别的薄膜沉积,而我国的薄膜沉积技术还停留在纳米级,在薄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上,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光刻技术更是芯片制造的‘核心中的核心’,”许振峰加重了语气,“光刻技术就像‘雕刻刀’,通过紫外线将芯片设计图刻在硅片上,光刻技术的精度直接决定了芯片的制程水平。目前国际先进的光刻技术已经达到3纳米,甚至2纳米,而我国最先进的光刻技术还停留在14纳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至少两代。更关键的是,光刻技术的专利大多被国外公司掌握,我国在光刻技术的研发上,还面临着大量的专利壁垒。”
“刻蚀技术同样不容忽视,”许振峰补充道,“刻蚀技术是将光刻后的硅片进行精细加工,去除多余的部分,形成芯片的电路结构。国际先进的刻蚀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原子级别的精度,而我国的刻蚀技术在精度和效率上,还无法满足高端芯片的制造需求。这些技术上的短板,导致我国在芯片制造环节,只能生产中低端芯片,无法生产7纳米及以下的高端芯片,而高端芯片恰恰是智能手机、人工智能、高端服务器等领域的核心部件。”
听完许振峰的讲解,天庭排名第五那位眉头紧锁,问道:“许总,技术上的短板我们已经清楚了,那在设备层面,我们的情况又如何呢?毕竟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支撑。”
“您说得很对,设备是芯片产业的‘基石’,没有先进的设备,再好的技术也无法落地,”许振峰点头回应,“在设备层面,我国芯片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主要集中在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和刻蚀设备上。其中,光刻机是芯片制造最关键的设备,被称为‘芯片产业的皇冠明珠’,目前全球只有荷兰的ASL公司能够生产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EUV光刻机,而ASL公司的EUV光刻机,不仅价格高达1.5亿美元一台,而且还受到美国的技术限制,无法向我国出口。我国虽然已经能够生产用于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dUV光刻机,但在技术性能上,与ASL的dUV光刻机还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说EUV光刻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