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2)
“特别合身。哥,帮我罩着筱雪。”
只少了那一个人,方缭感觉整个府邸都空了。
“喵~”
黑背白爪子的五爷从门缝中挤进来,蹭一蹭方缭的腿,低低地咕噜一声,主动摊倒,四爪朝天,露出雪白的肚皮。它已经是一只老猫了,完全了解如何取悦主人,方缭不动,它便撒娇般地扭一扭,用肉垫扒拉着方缭的云纹锦靴。
方缭:我本不想大清早就吸猫的,可是它邀请我啊。
揉搓了毛茸茸,离愁别绪被一扫而空。方缭沐浴更衣,写写停停、删删改改,完成了最后一封谏疏。
政哥打天下是一把好手,治天下就欠缺一些,六国的遗民,人心至今不曾归附。
秦法是战时法,一旦天下太平,就显得过于严苛,不合时宜。六国的遗民可受不了如此严刑峻法、高压统治。就连老秦人,当初也用了很多年,才适应变法。况且,现如今战事结束,年轻人想通过“军功封爵制”咸鱼翻身,已经不太可能,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大秦就像一艘漂浮在海面上的巨船,平静的海水之下,全是礁石,暗流汹涌。再不改变航线,这艘船就要触礁沉没了。
方缭对镜束发,收拾得人模狗样,把谏疏和嬴筱雪留给政哥的信都揣进袖子里,驾车入宫。
昔日糟心的熊孩子,如今已然长成意气风发的少年。扶苏文武双全,性情宽仁,都能替政哥管理国事了。
细雨夹杂着雪花飘落,内侍替方缭打伞,穿过仪门,沿着御道直入正殿。
公子扶苏、通武侯王贲、丞相王绾、将军蒙恬、上卿甘罗、五大夫张良、五大夫陈平等人正在议事。新税法在蜀郡试行了好几年,税收增加的同时,百姓也变得富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另外,政哥巡视陇西,马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颠得政哥七荤八素、晕头转向。他特意传令给扶苏,立即修建驰道,也就是秦朝的国道,宽五十步,路边每隔三丈,种一棵青松。
扶苏接过方缭的谏疏,展开一看,立即意识到这是他还无法做主的事,必须尽快呈给父皇。
等众人散去,扶苏叫住方缭,递给他一封帛书,上面是始皇帝的亲笔留言——“先生坚决不肯随朕一起西巡,是受不了路上的颠簸吧?等‘驰道’修好,定要请先生同游,一览山河形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修“驰道”固然是好事,然而大秦的徭役已经太过繁重。骊山皇陵、阿房宫,都发动了数十万民夫。敢不敢一样一样慢慢来?逼得太紧,百姓是会造反的。百越国降了又叛,不应该反思一下原因吗?
方缭让内侍送来笔墨纸砚,给政哥回信。
扶苏挽袖,立在一边替他研墨,“先生,刘邦和项羽已经安置在咸阳驿馆。说来也巧,刘邦先前是张耳的门客,最近恰好在关中服徭役。项羽还是个小孩子,他叔父项梁陪着一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