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2)
徐咨忍不住唠叨他,“你也是医者,应当知道小疾不治,拖成大病,怎么还这般任性?”
方缭:“……”
他难道不想好好医治吗?跟吕不韦合谋,引出嫪毐的同伙,调动将士在咸阳布防,以及蕲年宫的守卫、诱捕刺客,哪样不是他亲力亲为?也得有时间休养才行。
还不到能够松懈的时候。秦王政在雍城的太庙加冠,嫪毐却选择进攻咸阳,雍城这边只安排了一些刺客,当然不是因为他脑子有坑。事实上,就算在雍城杀掉秦王政,如果没能将咸阳的秦国宗室一网打尽,权臣吕不韦随便扶持一位王族公子,调集骊山营、蓝田营的士兵,就能平定嫪毐之乱。
秦王政忙着安抚各国的使臣,深夜才回到蕲年宫。按理说,刺客已经伏诛,他应该搬回正殿就寝。然而,他照旧走进偏殿,和方缭挤一张床。也许是噩梦缠身,睡到半夜,秦王政居然捏着方缭的衣角,蜷缩起来。
方缭无奈地轻叹,替他按压xue位,定惊安神。
紧赶慢赶,一天一夜之后,秦王政回到咸阳宫,犒赏功臣,清除嫪毐的残余势力。
一连三日,秦王政都在杀人。嫪毐被五马分尸,灭三族。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个同党,在已经被枭首之后,又车裂示众,灭族。
由于场面过于血腥,让方缭极度不适。所以当秦王政要杀嫪毐的门客,四千多户,一共上万人的时候,他跑去劝阻,当场跟秦王政大吵一架。
他原本就是个爱折腾的人,气急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方缭称病,对秦王政避而不见,就算偶然遇上,也是目不斜视,装聋作哑。除了照常行礼,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他身体素质好,病情早已痊愈,几次想跑路,却一直没有机会,错过了冠礼当天。夜晚有太医令徐咨守着,白日被软糯糯的小扶苏黏着,根本走不成。
扶苏这孩子,缠人得紧,喜欢揪住方缭的衣裳下摆,叽叽喳喳、寸步不离地跟着。和他爹小时候一点都不像。政哥当年多独立呀,连话都说得少,黏黏糊糊、拉拉扯扯之类的行为,更是从来没有过。
“大公子,下课下课。我约了友人小酌,再见。”告辞,再也不见。
方缭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临走之前,给秦王政留下一封书信,脱掉身上的玄端,换上常服,把书信和玄端叠在一块。大摇大摆,出了宜春宫。他是秦王政跟前的红人,无人敢拦。却不料在宫门前遇见了韩王。
方缭劝说秦王政先灭韩国的事,早就被嫪毐四处宣扬,不是什么秘密。
韩王皮笑肉不笑:“听闻先生擅长相术,秦王的面相如何?是先生想要辅佐的明君?”
方缭还在气头上,轻笑一声,“秦王鼻梁高挺,眼神清明,藏而不露。胸有乾坤,声音洪亮,是一等一的好相貌。可惜他寡恩,虎狼心肠。不得志的时候可以轻易地礼下于人,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伤害别人。我只是一介布衣,然而他见到我,却时常表现出谦躬的模样,假如真让秦王实现一统天下的志向,那天下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这样的人,不可长久地和他交游共事。”
这番话传到秦王政的耳朵里,就变成了——秦王为人,鼻梁高挺,眼睛细长,鸷鸟般的胸脯,豺狼似的声音,缺德寡恩且虎狼心肠……
秦王政气笑,方缭真的什么都敢说。
拆开方缭留下的信,倒是写得十分委婉客气。“水至清则无鱼”,劝他不要牵连太广,闹得人心惶惶,怕是会伤及国本。不愧是鬼谷高徒、荀子门生,文章有理有据,文采斐然。
话说,这次平定嫪毐叛乱,论功行赏。秦王政打算封方缭为国尉。国尉是大秦的最高武职,主管军政,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
旨意都已经写好,盖上秦王的印玺,却发现方缭跑路了。
秦王政:“……”
好在并不是全无线索,按照蒙恬掌握的情报,最近出逃之人,还有秦王政的姑姑和小王叔,就是嬴筱雪和子婴这对姐弟。如果嬴筱雪就是偃师羊,跟着她,不难找到方缭。
秦王政决定,他要亲自去追,当面问个清楚明白——方谧为什么失约?用假身份忽悠他,也就算了,居然还逃跑?他哪点对不住方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