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93章 舆论的力量太强大了

第93章 舆论的力量太强大了(2/2)

目录

只是自身专业知识有限,仅能明确大致发展方向。

具体的技术研发依赖于工人努力与巨额投入。

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实验。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即便身为吴王的所有收入,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也远远不够。

所以,朱允熥一直未急于行动。

如今,终于可以着手实施。

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工业化生产,开启新时代。

至于资金来源,自是向大明银行贷款。

“贷款三千万两?你要真的向大明银行借三千万两?”

杨士奇与姚广孝听闻此言均感震惊。

杨士奇原本设想大明银行的钱可充作国库使用。

至于存款利息问题,他认为可通过印钞解决。

尽管大量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等诸多问题。

这点道理,杨士奇并非不知。

但在他看来,少量印钞并无大碍。

毕竟,纸币本身会磨损。

就算是白银,每年也会从矿山产出新银。

不曾料到,转瞬间朱允熥便打算把所有的银子都借走。

这三千七百万两银子中,三千万两已经被借走,剩下的七百万两则必须留存下来作为储备金,以保障大明银行的日常运作,不可再挪作他用。

“这笔银子,真的如此关键?”杨士奇追问。

朱允熥点头道:“极为重要!”

他笑着问:“你们觉得滚筒式油印机值多少银子?”

姚广孝沉思片刻,说道:“依贫僧看,这简直是无价之宝,难以用银钱来估量。”

“那凹版印刷、变色油墨、加棉纸又如何?”朱允熥接着问。

“同样无法估量。”姚广孝答道,“若无这些技艺,如今新版大明宝钞的成就便不可能达成。”

“即便勉强推出,很快也会因假钞横行而崩塌。”

“正是如此!”朱允熥笑道,“社会的进步,仰仗于技术的进步。”

“若无纺纱织布的机械,世间之人便无衣可穿,只能披兽皮为衣。”

“若无耕田的犁具,大部分田地都将荒芜,人口也不会达到今日的数量,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

“我计划拿出三千万两银子,创建一家专注于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机构,专司开发类似滚筒式油印机这样的设备。”

“有了这家机构,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型设备涌现,甚至会创造出比滚筒式油印机更先进、更好的机器。”

“会有更高效的纺纱机,更快速的耕田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大明的未来必将焕然一新。”

朱允熥满心欢喜地描绘着他的理想图景。

但他并未察觉到身旁杨士奇和姚广孝的表情正逐渐变得奇异。

待他说完后,发现二人只是彼此对视,满脸困惑。

朱允熥疑惑地询问:“怎么了?有何不妥之处?”

沉默许久。

杨士奇才开口道:“敢问殿下,公司是什么东西?”

“再者,滚筒式油印机这种发明,难道不是殿下凭空构思出来的吗?”

“投入银子,又能有何成效?”

姚广孝低声诵念佛号,也说:“正如殿下刚才所言,织机与犁确实重要。”

“但它们的问世,却是源于天才的灵光一现。”

昔日有巢氏构木筑屋,覆叶为裳。

燧人氏磨木取火,伏羲辨男女,立婚嫁之仪,渔猎养蚕,缫丝制衣。

神农尝百草,播五谷。

正因先贤引领,人族渐兴,延续至今。

此皆天意,非人力可改。

殿下倾资于‘公司’,敢问此‘公司’,莫非要供奉天庭金银?

难道如此便可造出更精良的织机?更高效的犁具?

老衲愚昧,不解殿下所指!

望殿下开示!

……

往后更新,定于每日早十晚八,定时发布,亦便于诸位阅览。

吾每章篇幅甚长,如今日此章已达五千余字,即便日更两章,字数亦不少矣。

此外,偶有加更,时间则随机安排。

---

献祭金银?

朱允熥被姚广孝一番话语惊得目瞪口呆,几乎当场失态。

这和尚如何能将创办‘公司’与‘献祭’联想在一起?

然而,片刻之后,他便明白过来。

杨士奇与姚广孝均为旷世奇才,位居大明王朝顶峰。

即便如此,他们仍以为那些事物虽有用,但是否能够问世,全赖天赐奇才,与财力无干。

自然也不觉国家应为此耗费资金。

不可否认,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想法并无错误,实属合理!

纵使在科技昌盛的时代,科学进步倚重巨额资金,但诸多重大发现依旧少不了天才刹那间的灵感迸发。

若据此推论国家无需投资巨资推进科研,仅需等待天才的灵光乍现,科技进步即可永续,则大错特错了。

杨士奇和姚广孝终究是封建时期的产物。

他们聪慧绝伦,却未能超越时代的局限。

朱允熥稍作沉吟,决定不再对此二人详述。

对一名现代人来说,这些不过是常识罢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