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带着医院回大明 > 第214章 大明器械司的变化

第214章 大明器械司的变化(2/2)

目录

“按照周王的说法,未来的飞机可以飞行一千里左右,飞行的速度更加快,一个时辰就能飞行一千里的距离。”

王东清立刻解释道,还把朱橚的话搬了出来,想要证明这些话的真实性。

“一个时辰一千里?居然能达到如此快的速度!这个速度当真是快如闪电啊!”

听到王东清的话,朱雄英惊讶的说道,在古代,每个时辰一千公里,这个速度简直是快的可怕。

“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速度,又是从天上飞,没有地形的限制,以后一天就能达到大明的任意一个地方啊!王院长,好好研究吧!需要什么东西,父王和皇爷爷他们必然会全力支持。”

听到王东清说到朱橚的话,朱雄英也相信了几分,对他来说,虽然现在大明的飞行器的速度和续航还不行,但是等他继位之后,肯定已经是几十年之后,必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时候,朱雄英也可以到各地去玩,去了解民间。

“先带我们去看看滑翔机的演示情况吧,内燃机的进展如何?不仅仅只有飞机需要内燃机,我们大明的火车车头,机车的车头,战船的动力舱也可以用内燃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内燃机的动力更加强大,蒸汽机用在火车上,机车上,战船上还勉强能用,但是用在飞机上却完全不行,飞机的动力来源必须是内燃机。”

朱橚和王东清叮嘱道,内燃机的项目组也归属在大明皇家器械司飞机分部。

在朱橚看来,内燃机所能发挥的作用,肯定要比飞机的作用要大的多,尤其是用在战船上,能够大大提升大明战船和货船的速度,对大明皇家商会征伐漂亮洲有巨大的作用。

不过,内燃机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制作的技术难度,而在于内燃机的材料,内燃机的材料强度不过关的话,很容易就被报废,使用寿命极短,甚至有可能根本无法使用。

“我们研制的内燃机动力比蒸汽机确实强太多了,速度也要快上许多,暂时可以给大明的火车和机车上使用,但是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使用寿命很短。”

王东清有些苦恼的说道。

“慢慢研究,内燃机可以先在飞机上试一试,即使完全不行,也可以积攒一些经验。”

朱橚点了点头,说道,做研究嘛,需要的时间和经历就是要长很多。

即使有朱橚先进行了一番指点,划定了一个方向,但是大明的基础太差了,研究的进程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橚只能等着大明皇家大学工学院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慢慢的把研制的速度提上来。

说完这些,王东清就带着朱橚和朱雄英,大明诸王等人一起来到滑翔机试飞的场地。

在观看完滑翔机试飞后,朱橚满意的点了点头,最起码滑翔机试飞的还算顺利,也飞了有近千步的距离,说明现在的大明皇家器械司研制的滑翔机最起码在结构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研制出一台足够使用的大马力内燃机,作为大明第一架飞机的发动机。

朱橚对这第一台的发动机要求不算高,朱橚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实现飞行五十里,最起码不能比后世的时空上的飞机差。

这几日,朱橚也是住在了大明皇家器械司,在三个分部里来回转悠,尤其是飞机分部和电器分部。

对火器,朱橚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除非是研制出类似后世那种子弹,但是子弹对材料的要求和底火的要求都不低,尤其是需要雷酸汞等材料。

而且,生产子弹对弹头的精度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简直是变态级别的,要求精度控制在零点零零一毫米以内,如果超过零点零零一毫米,就无法完成闭锁。

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子弹的消耗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的大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动的流水线生产。

光靠手搓和大明皇家器械司那些车床和这么少的顶级工匠,根本不可能供应得上大明的军队使用。

即使制作出一些类似后世蓝星的现代化的子弹,也只能少量的供应给皇宫守卫或者是诸王的嫡系亲卫,就那几个贴身的亲卫。

但是装备这些亲卫,对大明皇家商会征伐漂亮洲并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而子弹不突破,其他的火器无非就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没有什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产出。

所以,朱橚对大明皇家器械司火器分部并不是太上心,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等到了漂亮洲再说。现在的朱橚对大明皇家器械司火器分部的研究工作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

而对大明皇家器械司电器分部的工作,朱橚还是很在意的。现在大明的电器可不只是有电灯泡。

便携式的电灯,收音机,各种电报机,喇叭,录音机和电话机这些东西都已经有了一些产出,虽然这些东西的做工还是很粗糙,质量就算是很垃圾,但是有了就比没有强。

像收音机,喇叭这些东西,虽然音质很拉胯,完全不能用于听音乐,但是最起码能用来传递信息。

这些事情就已经让朱橚感觉很满意了,它们已经切切实实的在改变大明百姓,官员的生活方式,改变整个大明的精神风貌。

“本王对你们的要求就是要不断的进步,现在的大明还是有很多地方都用不上收音机,父皇的旨意无法传达到大明的每个乡镇,这是绝对不应该的。”

“还有很多的地方连一个电灯泡都没有,只能用煤油灯,当然,这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很好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有追求,有不断的进步,让大明所有的村子,最起码未来二十年内要在村头立一个喇叭,有一个收音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