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国利器(2/2)
“父皇,先进行电报机测试吧。请父皇现在想一句话,写下来,这个房间的电报机会把这句话发送到另外一个房间,一百步外另外一个房间的电报机工作人员将信息翻译过来,写在纸上,以此验证电报机是否成功。”
朱橚把详细的演示过程和老朱说道。对于朱橚来说,这是一种习惯,每次做这种测试,朱橚都会把一些人为可以操作的空间给限制住。
“那咱还非得留下字?好,这是咱给你们器械司电报机小组写的一个评语,如果你们成功了,那就值得这个评语。”
老朱信手在纸上写下:“大国利器”,四个大字,交给朱橚。
朱橚看了看,交给身旁的电报员,笑道:“父皇这字是对大明器械司电报机小组的最好的褒奖。儿臣代表大明器械司电报机小组感谢父皇,我们将不负父皇重托,全力推进电报机进入使用阶段,为构建大明电报机网络贡献器械司力量。”
“父皇,大哥,这电的速度是一秒钟,六十万里,一秒钟可以理解为心跳一次,反正差不多,对于大明的科技来说,不需要那么精确。和电话机一样,通过一节一节的电报线路,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千里之外。”
“只不过,这电报机更简单,无法说话和录音,而是通过电路通电与否和通电的时长作为语言,来表达出相应的含义。”
“这个速度就要慢很多,但是比起骑马肯定快太多了,一句话就算从北平到金陵,半天怎么也够了,等熟练度提升后,一个时辰应该就可以了。”
“好处就是相对安全一点,因为需要将语言转成通电变化,然后再将通电变化转成语言,这中间需要约定好,如果不知道约定好的含义,自然无法破译。”
老朱和太子标哥一边看着电报员发电报,一边听着朱橚的讲解。
“这个电报机主要用于长途,一般都是用来传递一两句话,传递太长的话,就太耗时间和精力了!电话机则适合短途,彼此可以直接通话,六七十里路,足够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
朱橚又说道。
“不过这也够了,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那些奏章里都是废话,能有一句有用的话就算是不错的了,尤其是军报,需要什么支援,取得什么战果,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橚的话让太子标哥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些狗屁奏章的话就是废话太多才让批阅起来费力的多。
“老五,你知道三县清丈土地的事情了?”
老朱没有表态,反而问道。
“儿臣收到了安全司的情报,对户部的数目现在还不清楚,哪怕是亲王的藩地,有亲王的坐镇,还能如此放肆,确实也该治一治了。”
朱橚回答道。
“嗯,户部报来的数目只有安全司的三分之一,地方和朝廷勾结太甚了。前些日子老五你和咱说要把安全司的人放到地方上,咱已经下旨,先调八个安全司的小旗到应天府八县的县衙坐班,你处理好这个事情。”
老朱点了点头,说道。
“儿臣遵命,无论是这个电话机,还是电报机,橡胶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用油纸电线,成本太高了,短途无妨,想要铺设覆盖大明所有县衙的电报网络需要的量就太高了。”
朱橚没有反对老朱的话,这本来就是朱橚的目的之一。
“儿臣也准备成立电报司,将电报司合并到安全司,电报机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电话机留下的空白,这么大的体系,想要搭起来,自然也是不容易的,不如和安全司合并起来,减少开支,同时安全司也有足够的资格掌握电报司。”
朱橚把自己的建议都说了出来,安全司作为情报部门,说是司,但是其地位最起码能比拟六部中的一部,完全够格掌握电报司。
同时,安全司的人,不说都是值得信任的,最起码比起其他卫值得信任,安全司的前身锦衣卫是老朱的亲卫,是老朱的白手套,正经八百的自己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老朱的狗。
哪怕换了一个身份,变成了安全司,但是对于老朱,那还是狗,没有老朱的支持,安全司直接就会被取消,其生死就在老朱的一念之间。
“同时,若是能够建立覆盖大明所有县衙的电报网络,那就可以直接对大明的地方军队进行指挥,哪怕是调动一个百户所离开驻地,都需要向父皇请示。”
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地方军队的控制比较薄弱,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地方军队承担着剿匪,维护一方平安的重任,战时更是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袭击,自然不可能等着老朱的命令,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就像《亮剑》中丁伟在支援平安格勒战役时说,我要是有部无线电台,我肯定会跟总部请示一下。
老朱若是能够随时知道军队的情况,加大对军队的掌握,哪怕不去干涉作战方略,也不会让军队变成某个人的家奴,远不至于后来军队贪腐如此严重,大明的贪腐冠绝历朝历代。
“这个事情急不得,若是能在咱有生之年实现,那咱也就知足了。”
老朱从太子标哥手里拿过屋外太监转交的一个纸条,感叹道。纸条上写着:大国利器。
半天内实现整个大明内情报互传,这是一件老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同时随着熟练度和技术的提升,这个速度还能更快。
最重要的是,电报机可以一直传递,并不是在同一时刻只能传递一条,其他机器都歇着,这不可能的,这线路是多条交错的。
而这个距离如果用马跑的话,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得跑个四五天,中间还有可能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