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海寇肆虐(2/2)
朱橚的话比刘仲质的话要大义凛然的多,仿佛他就是圣人之学的卫道者,尤其是朱橚还提到了白玉京里的圣人之学也传播广泛,更是激起了这些老狐狸的心。
哪怕是再势利的人,这些人多了那么多年的圣人之学,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会有年轻的心。
如果老朱和太子标哥不是知道朱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肯定也会被朱橚的演技骗过去。老朱和太子标哥都明白,朱橚这是在扯淡。
但是很快,奉天殿里的老狐狸们就从激动中回过神来,说的再好听,也没有实际的利益。
教书,尤其是在东南各国教书,费力不讨好,还得去陌生的地方,利益更是一点没有。
“对周王的想法,众卿可有意见?”
看到众人并没有说话,老朱就开口问道。
“臣等无异议!”
众臣齐齐开口说道。说的再多,即使老朱下了圣旨,但是最后执行的还是这些大臣和当地的官吏们。
秀才以上的文人,已经在大明拥有一定的地位,老朱要是强制执行的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有各种办法来解决。
通过院试即是秀才,而谁是秀才,都由一省学政来做主。这其中都是可以操作的,别说是秀才,就算是举人,乃至进士都是可以操作的。
洪武年间的官员,同样很疯狂。
何况,秀才只是骨干,想要出海,都得是中青年,否则路上就容易没了,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在大明也很少。在大明,能识字就算是不错了,文盲率太高了。
老朱自然也看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不过索性这些事情还太远,也不是老朱派人,东南各国就愿意接收的。
朱橚也看明白了,但是他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人还是不懂,自己会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到时候朱橚拿下了东南各国,就像殖民地一样,殖民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得朱橚并不担心没有人愿意去东南各国。
朱橚虽然不喜欢江南士族,但是事实证明,这群人在那边都能过的很好,说到底都是汉人,勤加约束就是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有再多钱都是待宰的猪罢了。
“周王,大明的军队你不能动,说到底,这是你们大明皇家商会的事情,怎么解决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早朝之后,老朱对朱橚说道。老朱的大明海军是不会给朱橚使用的。
出于种种原因,老朱已经放弃了海外的利益,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出于诸王和大明皇家商会的利益,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朱橚和大明皇家商会自己,老朱只把信国公汤和交给了朱橚。
信国公汤和一直都是大明海军的统帅,手下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同时也有成熟的海军将士和军官的培养体系。
“父皇,儿臣请求,解封大明器械司的一些武器,包括火炮,后膛式燧发枪在内的一系列火器,儿臣不会多做,后膛式燧发枪五千支,船载火炮两百门,另外儿臣想借用金陵龙江船厂,直接在龙江船厂造二十艘战船,然后直接出征。”
朱橚向老朱申请道,这一次他要把大明沿海的海寇都给犁一遍,顺便把沿海的大的走私商人和大家族都给打一遍,把出征的成本给赚回来。
朱橚甚至不需要找什么理由,就装作海寇,直接把他们破家灭门,反正这些走私商人也是死罪。
龙江船厂是大明朝廷的造船厂,工艺水平先不说,产量是很惊人的。洪武三年,龙江船厂工匠们日夜加工,一年内就造出了两百多艘战船。朱橚准备直接在这边造船,然后顺江而下,抵达江南。
“要那么多火炮做什么?海战还是以接舷战和撞击战为主,在战斗中,火炮和火器作用不大,还是用刀,用矛更好。”
老朱说道,老朱自己也是战斗经验丰富,自然知道海战的基本打法。十三世纪,中国就已经将火炮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在海战中崭露头角。
但是这个时候,火炮的技术很原始,也多是小型的,简易的火炮,就是用来吓吓人,壮壮势,一般少有用那么大量的火炮的,毕竟战船的吨位也不大。
“父皇,时代变了,乃至整个世界都开始变化,此前都是陆军的天下,而以后,这个世界就是海军的天下,火器的天下。”
“在白玉京,火器的射程足有数万里,而误差只有几丈,甚至是几米,而火器的威力足可以让几里内寸草不生。”
“在大明,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器械司制作的火炮,能打三四里就算是很好了。”
朱橚并没有给瞒着老朱,直接把情况说了出来,当然这种话,对老朱来说,还是太过异想天开了。
“哎,白玉京,白玉京,真是想去白玉京看看!既如此,你自己做主吧,你可以把你的卫队都带走,你从哪里招兵?你的卫队一半都是旱鸭子,绝大部分都没有参与海战的经验。”
老朱突然感慨了两句,对于老朱来说,自己贵为天子,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白玉京,只能从朱橚的话语中听说白玉京的样子,让他神往已久。
“父皇,儿臣准备从浙江一带招募海军战士,不招职业的军户,而是招良家子,只要身体好即可。”
朱橚早有准备,本来他就准备筹建大明皇家商会的海军,他看中了浙江义乌一带的战士。
大明戚家军的主要征兵地就是浙江义乌,这里的人能吃苦,不怕死,只要能照死训练,哪怕是一群义乌的农民也能培养成合格的海军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