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朱雄英安排,大明流量(2/2)
他心里清楚。
这事要是不解释清楚,以后家里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徐妙云继续嘟着嘴,面上带着闷闷不乐:“那十六楼?”
徐妙云重提此事。
陆羽顿时哑口无言,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陆羽原以为自家媳妇只是随口一说,可没想到徐妙云早有准备,而且铁证如山。
徐妙云双手往旁边桌上一拿,随后将手中的《大明日报》往前一摆,陆羽心中顿感不妙。
“夫君可以看看。”
徐妙云淡淡地说。
陆羽迎着她的目光,实在不得不看。
抬头望去。
只见《大明日报》上的标题一如既往地吸睛,上面赫然写着:《访十六楼醉仙楼花魁,娘子初见,实学圣贤陆羽先生,秋后有感》。
看上去文绉绉的,但其中几个关键信息直白明了,
读完这些,陆羽喉咙滚动。
还未等他开口,徐妙云反倒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夫君在怕什么?
夫君当日在十六楼。
不过是同那位从江西回来的布政使喝得酩酊大醉,最后被陛下察觉了。
夫君行得正,坐得端。
不过是《大明日报》那边的人为了吸引销量,才刻意这么写的。
那几个学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专门来见过我这个师娘,得了我的同意。
他们才敢写的。”
陆羽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徐妙云的逻辑却极为缜密。
她秀眉微挑,脸上带着几分主家娘子的端庄忠厚:“再过时日,怕是就要到了迎娶两位殿下的黄道吉日。
而我这个大娘子,又岂能传出妒妇之名。
对昊儿、萱儿他们也会有不小的影响。
既然已到了这一步,倒不如将夫君在外之名再添一笔,如此一来,对夫君、对我们家都有好处。”
“有妙云你,其实我此生足矣。”
陆羽心中感动,情真意切。
直接抱住媳妇,含情脉脉地说。
徐妙云却不领情,像条泥鳅般从陆羽怀里挣脱出来。
她秋水双眸看向陆羽,好似古灵精怪的少女,开口说出的话更是让陆羽表情一滞:“夫君又是在骗我这娘子。
哪怕是陛下,不也没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
夫君如今已经做得够好。
只是日后这府上,怕是会越发热闹了。”
徐妙云幽怨地叹了口气,似乎藏着对未来的担忧。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陆羽身上。
陆羽在原地握着双拳,满脸无奈。
在心里毫无愧疚地把所有罪责都推到朱元璋身上:“朱老鬼,都怪你,要是你这位大明陛下立了个好榜样。
我陆某人现在的处境是不是也能好一点?
怎么就这么让人操心呢?”
陆羽痛心疾首。
……
到了第二日,陆羽用完早膳。
因为领了督办银行的事务,所以既没有前往武英殿,也没有上朝会。
不到辰时。
他就早早从家里出发,等了半个时辰。
他原本还打算向朱元璋述说银行之法的弊端,可现在既然不用上朝,此事自然可以往后推一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陆羽现在觉得自己“很穷”。
单单银行督办这一件事,就要耗费他不少精力,实在是有心无力。
演武场上。
陆羽蹲着马步,练着升阳功。
一旁的昊儿、轩萱儿也在打着沙袋。
媳妇徐妙云是将门之女,所以孩子练练武,一来可以强身健体,二来能够防身,陆羽作为父亲,对此大力支持。
反正家中也不缺这点资材。
陆羽吐出一口浊气。
见天边朝阳渐渐升起,收功吐气,又走了数十步。
这才来到大清早就到府上拜见的太子朱标身前。
陆羽喝了口茶,只觉身心通透,浑身舒爽,眉目间更显精神抖擞,本就年轻的他此时更有着少年郎的蓬勃朝气。
“太子殿下若是有空,日后也可跟着练一练,养生强身。
府内的雄英,长孙殿下也可练练。”
陆羽一片好心,朱标自然能感受得到。
“先生说得在理。”
朱标发自内心地感慨。
甚至此时还想到之前关乎自己的死因,虽然如今早已成为前尘往事,但每每想来,依旧会觉得阵阵寒意。
对于家中子嗣,自然也就更为上心了。
等陆羽修整完,换好便服,朱标发问:“先生,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下一步嘛……”
陆羽面上的笑容忽然变得诡异,朱标看了都觉得瘆人。
陆羽声音沙哑,嘿嘿笑道:“当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陆羽一边说着。
眼角的余光又撇向半个时辰前洛阳新都《大明日报》。
那边派人送来的一份新的《大明日报》。
在上面的头版标题赫然还是同他有着莫大的关系:《实学圣贤陆羽,堂堂大学士,从十六楼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
仿佛在这大明年间。
陆羽的名字再加上这种劲爆话题,就已经成了流量的代名词。
作为这一切的源头、罪魁祸首,陆羽怎么可能不去找他们算账?
“哈哈哈哈!!!”
一想到那一幕,陆羽忍不住心中快意,放声大笑。
把一旁的朱标吓得连连后退数步。
“接下来又有人要倒霉了,先生的报复心和父皇还真是有的一拼。”
……
此时。
《大明日报》之内!
方孝孺眼看着方才勘验、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新一期《大明日报》被陆续搬走。
他脸上的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
一想到这个月的业绩又能节节攀高,方孝孺很是欣慰。
旁边的两个心腹管事却面露忧虑:“大人,此事若是被大学士知晓了,怕是有麻烦。”
“没错,大人。”
“实在不行,每隔几期再写,也能减少点您的风险。”
“怕什么!”
方孝孺显得颇为硬气,“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方孝孺岿然不动。
难道你们以为本大人就什么准备都没有吗?
只要讨好了师娘,先生那边不算什么大事的。”
方孝孺一脸笃定地说道,底气十足。
两位心腹管事见了,也只能暂且退下。
独留方孝孺一人在《大明日报》办事机构的三楼,负手而立,遥看远方,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极为厉害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