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汉语狂潮,未来大势(1/2)
星港城教育中心的环形会议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来自37个国家的教育部长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星际教育合作的未来。
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出各种语言版本的“星际教育合作计划”。
五彩斑斓的文字闪烁着,仿佛预示着一个多元而融合的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在这众多文字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央那行醒目的汉字:“未来通用语”。
“过去三个月,全球新增汉语学习者1.2亿。”大夏教育部长林雪晴站在讲台上,自信而从容地展示着数据图表。
图表上的数字不断攀升,像是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清晰地勾勒出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态势。
“特别是在STEM领域,83%的顶尖论文都有中文版本。”
林雪晴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她深知这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义,汉语正在成为全球知识交流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台下,各国代表们的反应各异。
黑盟代表们认真地做着笔记,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合作机遇的敏锐洞察。
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着每一个关键信息。
他们深知抓住这次机会,就能为黑洲大陆的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入新的活力,让黑洲的孩子们也能站在全球知识的前沿。
欧罗巴代表则表情复杂地交头接耳。
他们一边讨论着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一边在内心深处挣扎着。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汉语的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在思考如何在这一浪潮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教育优势。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忧虑。
而阿美利卡教育部长全程黑着脸,手中的笔几乎要把平板电脑戳穿。
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紧握的拳头和愤怒的目光中透露出对这一趋势的强烈抵触和不甘。
他似乎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难以接受汉语正在超越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现实。
这种心理落差让他如坐针毡,却又无计可施。
“根据合作协议,”林雪晴并未受到台下复杂情绪的影响,继续有条不紊地介绍着,“首批100所‘大夏国际学院’将在明年建成,提供全中文沉浸式教学。课程重点包括……”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
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学院在全球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全球学子提供优质的汉语教育和先进的知识体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她的话被一阵骚动打断。
大屏幕突然切换至实时画面,画面中是大夏西北某基地,一群金发碧眼的孩子正在机器人指导下练习书法,旁边的黑板上写着“太空电梯”四个大字。
孩子们专注而认真的神情,机器人精准而耐心的指导,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科技感的画面。
“这是哈萨克斯坦首批交换生。”林雪晴微笑着解释,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和自豪,“他们将在完成为期一年的汉语强化培训后,进入星港城青少年航天项目。”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大夏在教育领域的开放与包容。
更是为全球青少年提供了平等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让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会场爆发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大夏教育开放姿态的肯定,也是对全球教育合作美好未来的期待。
唯有阿美利卡代表突然起身离席,却被门口的安全官礼貌拦下:“先生,您的量子通讯器需要升级加密协议。”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在不经意间被媒体捕捉,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阿美利卡OUT#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疯传,配图正是那位部长尴尬的表情。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对阿美利卡在教育合作中的消极态度表示质疑和不满,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全球各国推动汉语教育和星际教育合作的决心。
与此同时,李昊正在星港城最机密的“神经语言学实验室”内,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一场特殊实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