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新药 第三个人设相关(一)(2/2)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自己对病患的接触,可能至多就是有关志愿者的试验了。
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有了那次的事故,自己才得以认识前辈。
假如前辈当时没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刻出现,他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了解中医药。
也不会想到,其实自己追求的“药”,也许就在其中。
秦从小就对科研感兴趣,在问个理想全班都会答“科学家”的年纪,他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真的有往这方面考虑的。
后来,他意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方向进行探索。
在他以为自己能够成功的时候,助手的失误给了他当头一棒。
错误的反应、失控的局面,偶尔午夜梦回时,这一幕幕仍会在他眼前浮现。
好在那些场景中都多了一个人,多了他能够信任和依靠的人。
前辈实在是救他于水火之中,此等恩情,应当是无以为报的。
因为,他一直看不透前辈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他自己曾经尚有想要获得的奖项,可前辈就像是在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一样,好像对方口中的“医者仁心”就是其使命。
“治病救人,就是我们该做的啦,”也煋拍拍少年的肩膀,“中成药,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虽说我还是更喜欢文火熬制出的汤药,但也有不喜欢喝药汤的人。假使是要让市场来选择的话,那我们自然是不能和之前一样,强行给患者灌药。”
特殊时期特殊处理,那时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要是还那样做,那可不仅仅是没销路,甚至会没活路。
口碑他们也不算是打出去了,毕竟他们那时候还有打患者的嫌疑。
也煋觉得这没道理,在人们都认为那是丧尸的时候,打丧尸的就是英雄;而当他们声称那些是患者并且治愈了那些人之后,又有说法是他们虐待患者了。
这种话术他不是没见过,但就是膈应。
有事就夸赞,无事就医闹?
好在他还是把控了一些舆论的,记者不是白认识的,采访也不是白做的。
小秦不懂这些,以前就被坑了不少,可是他在公司里也算是攒出一点儿经验来了。
那些搅混水的人,无非是觉得有利可图。
他们甚至早些年就靠着编排小秦赚过,知道这天才的光环底下,也是他们这些无利不早起的飞虫所向往的。
在利益面前,那些良知和判断力他们是可以舍弃的,就像是这次天才秦要进军中成药的事,也走漏了风声。
中成药,在他们这座城市一向被西药的倡导者和中药的拥护者不看好。
想要方便快捷的服药治疗方案,为什么不选西药?
想要固本培元的服药治疗方案,为什么不选中医?
夹在中间的中成药,就成了不被看好的“墙头草”。
之前本事盛行西医药的时候,中成药商说这是西药的风格;后来丧尸危机后,又说是中药的成分了。
因此,但天才秦提出要研制新型中成药的时候,舆论就直接爆发了。
一开始还是蹭不到多少热度的三流小报在说着内部渠道里传来的风声,待到确切消息放出来,全市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人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秦之前是研究西药的,后来又跟着中医治疗了“丧尸”,会去研制中成药倒是能想到的。
而且被忽视了多少年的中药都被他带得有销量了,说不定中成药也能成。
那些中成药厂商知道后,都乐开了花——他们本来在这里不受待见,现在有了天才秦为他们“保驾护航”,那赚得盆满钵满,不是指日可待?
乘着这阵风,猪都能飞上天!
也煋看看小秦给的药盒,里面是一颗颗独立包装的扁圆药丸。
这就是现有的中成药?西药模样中药味儿,人们不喜欢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有糖衣的倒还好,最怕就是没有那层壳,一入口就是难以言喻的怪味。
不过中医对中药的味道容忍度极高,天天熬药都没有嗅觉失灵,只是苦了小秦。
中药在熬煮的过程中,气味是最难让人接受的。
喝的时候,倒是眼一闭头一仰就过去了,就算有苦味腥味也可以用糖盖过。
可是熬药过程中的味道,却会弥漫开来,弄得满屋子都是。
这也是丧尸危机后许多人仍无法接纳中药的重要原因。
如果研制出药效与现熬药汤区别不大的中成药,确实也是传播中医药的好方法。
小秦能有这样的想法,他是有几分欣慰的。
这孩子虽然没有去专攻中医药,但看得出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希望能尽快出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