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260章 人口和衣冠

第260章 人口和衣冠(2/2)

目录

李云湛也想过从大宋引入人口,可幽云汉人和南方汉人分道扬镳百年,虽然都自称汉人,但文化习俗差异巨大。李云湛建国后虽然全民汉化,但是在复大唐衣冠,而不是学大宋。

李云湛之所以未效大宋衣冠,实乃深思熟虑,缘由诸多。

观夫历史,大雍立国,志在复兴往古盛世之荣光。大唐者,于华夏史中,如中天之日,其文化鼎盛,国力雄强,且具开放包容之态,此皆为李云湛心之所慕。大唐衣冠,宽袍博带,峨冠环佩,尽显华夏雄浑气象与文化自信。忆昔,大唐声威远被,万邦来朝,其衣冠礼仪,为四夷所仰,竞相效仿。李云湛欲复大唐衣冠,盖欲唤起民众对往昔辉煌之记忆,振起其身为华夏正统苗裔之自豪,凝聚万众之心,共襄大雍之盛举,以图再创不世之功。

至于政治之道,大宋虽亦为汉家天下,然自立国以降,内忧外患频仍。其衣冠之制,较诸大唐,偏于拘谨婉约,此背后所映者,乃大宋于政治、军事上趋于保守之态。李云湛深知,大雍初兴,亟需展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之风貌,以彰新生王朝之活力与朝气。若效大宋衣冠,恐于无形之中,传递保守退让之讯,此于大雍树立强国之象不利,亦难在民众心间植下开疆拓土、振兴华夏之宏愿。

再者,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大唐文化,兼容并蓄,博采周边各族之精华,遂成独具魅力之华夏文化体系。其衣冠之制,非独为服饰之表,更涵礼仪、审美诸般文化精蕴。李云湛志在传承弘扬此博大精深之文化,以大唐衣冠为载,将大唐礼仪规范、审美之念,融入大雍之社会生活,以正民众之行,提国民之素养,筑一文化底蕴深厚、道德风尚高尚之国。

又从民族认同言之,复大唐衣冠,可强固大雍子民之民族认同感。经长久战乱分裂,民众亟需一明确且有力之文化符号,以聚其心。大唐衣冠,曾广布四海,深入人心,为强大文化标识,能使不同地域、阶层之民众,于服饰之外在,达成统一,进而于内心生强烈之归属感与认同感,凝为紧密之民族共同体,为大雍长治久安之基。相较之下,大宋衣冠于大雍民众心中,缺此深厚历史情感之系与强大民族凝聚之力。

至于外交之务,复大唐衣冠,亦为对外宣示国力与文化传承之要途。

其二从来都是弱者学强者,没有强者学弱者之理。想那大唐盛世,国力强盛,八方来朝,其衣冠服饰、礼仪文化,皆为万邦竞相研习、模仿之典范。彼时,大唐之威,远播海外,诸国使者云集长安,目睹大唐衣冠之美、礼仪之盛,皆心向往之,归国后纷纷以唐制为尊,推行效仿。此乃强者之范,为天下所共仰。

大雍既以复兴为志,欲重现往昔华夏之辉煌,自当以大唐为楷模,重拾大唐衣冠,彰显强国气象。若学大宋衣冠,于外而言,周边诸国见之,恐心生轻视之意,以为大雍无复兴之决心,无强大之底蕴,不过步弱宋之后尘耳。如此,则大雍于外交之上,难以树立威严,更难令他国敬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