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梅超风传奇 > 第19章 老窑瓷纹秘语

第19章 老窑瓷纹秘语(1/2)

目录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沫子,将“瓷窑村”的烟囱吹得呜呜作响。村子坐落在山坳里,几十座土窑错落分布,窑顶的青烟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凝成一团,空气中弥漫着高岭土与松柴燃烧的混合气息。只是这年关将近的时节,村里却不见半点喜气——窑工们都围在村西的“龙窑”外,对着窑门的裂缝唉声叹气,几个老匠人蹲在雪地里,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奇怪的纹路。

程瑶迦裹紧了貂裘,望着龙窑那道从窑顶裂到窑底的缝隙,雪水正顺着裂缝往里渗,在窑壁上冻成冰棱。“前辈,这窑像是要塌了,”她指着裂缝边缘的焦黑痕迹,“可看这颜色,像是刚烧过没多久。”

梅超风侧耳听着窑内的动静,风雪声里混着细微的“噼啪”声,像是瓷器开裂的脆响。她走到窑前,指尖抚过冰凉的窑壁,在裂缝最宽处摸到块凸起的瓷片,瓷片上的缠枝莲纹只烧了一半,釉色发灰,显然是件残品。“这窑是烧到一半停的火,”她轻声道,“而且是人为的。”

“人为的?”旁边一个穿蓝布棉袄的青年猛地抬头,他是龙窑窑主的儿子秦山,脸上沾着黑灰,眼里布满血丝,“我爹守了一辈子龙窑,临终前说这窑能烧出‘雨过天青’,怎么会有人故意毁了它?”

人群外传来一阵喧哗,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扛着木柴走来,木柴上还沾着未燃尽的煤块。“秦山,别愣着了,”村长老脸皱成一团,“王大户说了,把龙窑拆了改烧煤窑,他给每户分五两银子过年,总比守着座废窑强!”

“我不拆!”秦山红着眼吼道,“龙窑是我秦家祖辈传下来的,烧的松柴是山上的,用的土是村后的高岭土,烧出来的瓷能映出人影,王大户的煤窑烧的是什么?是黑心钱!”

程瑶迦捡起地上的碎瓷片,发现上面的莲纹与寻常瓷器不同,花瓣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像是刻意画上去的。“这花纹看着眼熟,”她忽然想起什么,“前几日在县城当铺见过个瓷瓶,上面的花纹一模一样,只是那瓶底刻着个‘禁’字。”

梅超风将碎瓷片凑到鼻尖,闻到股淡淡的硫磺味:“这釉料里掺了硫磺,是为了让釉色更亮,却会让瓷胎变脆。王大户的煤窑,烧的就是这种劣瓷。”

正说着,王大户带着几个伙计来了,他穿件狐皮大衣,手里把玩着个青花瓷碗,碗沿却有圈明显的瑕疵。“秦山,给你最后机会,”他把碗往雪地里一摔,“这是你龙窑烧的残品,连当铺都不收,留着何用?”

秦山捡起碎碗,指着碗底的印章:“这是三年前的试制品!我爹说要烧出‘雨过天青’,必须用腊月的雪水调釉,用松柴慢火煨七七四十九天,王大户你懂什么?”

梅超风忽然道:“龙窑的火门里有东西。”她走到窑前,拨开积雪,发现火门的砖缝里塞着张油纸,纸上画着龙窑的剖面图,在窑尾的位置标着个红点,旁边写着“藏青”二字。

“藏青?”秦山愣住了,“我爹临终前说过,龙窑深处藏着‘开窑秘语’,难道……”

众人跟着秦山钻进龙窑,窑内的温度还未散尽,空气中飘着松柴的清香。秦山按照图纸的指引,在窑尾的石壁上摸索,忽然摸到块松动的砖,抽开一看,里面藏着个青瓷匣,匣内铺着块蓝布,裹着一卷泛黄的纸和几件瓷片。

纸上是秦老爷子的笔迹,记着烧瓷的配方:“腊月雪水调釉,松柴需燃三日,窑温升至千度时,投松烟三钱,闭窑七日,可得天青。”最末行写着“瓷纹即窑语,锯齿莲开时,便是秘语现”。

“锯齿莲?”程瑶迦拿起瓷片,果然见莲纹的锯齿排列有序,像是在组成什么图案。她将几片瓷片拼在一起,锯齿竟连成了“煤毒”两个字。

王大户的脸色瞬间煞白,对伙计使个眼色:“抢过来!”伙计们刚要上前,梅超风已挡在秦山身前,她虽未出手,周身的寒气却让伙计们不敢靠近。“你在煤窑里掺硫磺,烧出的劣瓷以次充好,还怕龙窑烧出真瓷坏了你的生意,才故意在龙窑的柴里掺煤块,让窑温骤升导致开裂,对不对?”

王大户强作镇定:“你胡说!我只是想帮村民致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