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是派出所吗怎么去刑侦了 > 第606章 年轻人挑大梁

第606章 年轻人挑大梁(2/2)

目录

在有一次关于系列入室盗窃案的案情分析会上,矛盾初现端倪。

蓉城刑侦会议室内,此次参会的人员都是刑侦三大队的基石成员。

许阳在详细了解完案情并调阅了现场勘查资料、视频监控后,只见他直接切入正题,语气严肃的出声说道:“这几起案子,作案手法娴熟,目标明确,反侦查意识很强,不像临时起意。我建议,并案处理,并且重点排查有盗窃前科,特别是精通开锁技术的人员。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最新的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对案发时间段内所有周边监控出现的人员、车辆进行深度比对,寻找潜在关联。”

许阳关于提出案件侦办的方向,思路清晰,也结合了现代刑侦技术,他自认为切中了要害。

然而,他话音刚落,马昆城就慢悠悠地开口了,手里还夹着一支燃了半截的烟:“许支,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干我们刑侦这行,有时候不能太依赖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器。这种老油子,滑得很,基本上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几进宫’的人员,监控里未必能留下什么。靠技术排查,范围太大,耗时耗力。依我看,还是老办法管用,把我们一大队的人撒出去,走访摸排,重点盯控那些销赃渠道,还有,给各区县的‘线人’加压,从他们嘴里掏东西。这城里干这行的,翻来覆去就那几拨人,摸准了,一抓一个准儿。”

老马的话代表了三大队老刑警的想法。他们更相信传统的、依靠经验和人海战术的侦查方式,对于新兴的技术手段,虽然不排斥,但总觉得不如自己的“老路子”来得直接可靠。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一些年轻警员,尤其是刚从警院毕业、对许阳这位“教官”兼神探履历的新支队长充满崇拜的年轻人,眼神热切,显然更倾向于许阳的方案。

而一些跟着老马多年的中年骨干,则纷纷点头,显然认同老马的看法。

许阳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分成了两股,一股是试图冲破藩篱的新风,一股是沉稳却略带滞涩的旧流。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办案思路的分歧,更是新老两代警察在思维模式、工作方法上的碰撞。强行命令老马服从显然不行,那样只会激化矛盾,让支队离心离德。但若一味迁就老办法,可能会错过破案黄金时间,甚至让本可利用科技手段快速锁定的嫌疑人成为漏网之鱼。

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否定老马,而是用平和但坚定的语气说道:“马副支队长的经验非常宝贵,传统的摸排和线人工作绝不能放松,这条线就麻烦您亲自抓起来,立即部署。”

他先肯定了老马,让对方感受到尊重,随即话锋一转:“同时,科技手段可以作为重要辅助和方向指引。视频分析组和技术队的同志辛苦一下,按照我刚才的思路,立即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给出初步筛查结果。我们双管齐下,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并行,两条腿走路,效率应该会更高。无论哪边先取得突破,都是胜利。”

他没有选择非此即彼,而是采取了融合的策略。既发挥了老刑警的经验优势,也给了新技术应用的空间,更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老马看了看许阳,似乎有些意外他没有坚持己见,而是采用了这种折中且看似更高效的方式。他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最终点了点头:“行,就按许支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会议散去,许阳坐在支队长办公室里,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让这两股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消除思想上的隔阂,形成合力,远比破获一起单一案件要困难得多。他面对的,不仅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还有内部需要磨合、需要统一思想的团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