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她点的灯,烧的是命(1/2)
林清梧今日的装扮,当真素雅得紧。
一袭水洗青色的朝服,裁剪得体,衬得她身形愈发清瘦,像一株风中摇曳的竹。
她没有佩戴象征无上权力的“正字印”,只手持一卷泛黄的《蒙学正字篇》,缓步登上太学祭台。
祭台四周,早已聚集了上千名太学学子。
他们个个衣冠楚楚,神情肃穆,仿佛在等待一场庄严的仪式。
当林清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人群中爆发出低低的议论声,像风吹过麦田,沙沙作响。
“是文相大人!”
“她怎么来了?还穿着……素服?”
“嘘!小声点!文相大人可是咱们大胤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谁敢嚼舌根?”
林清梧并未理会台下的窃窃私语。
她走到祭台中央,环顾四周,目光所及之处,鸦雀无声。
她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皆是我大胤朝的栋梁之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今日,清梧有一事相问。”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有人说,我林清梧以文火焚心,荼毒天下。今日,我便来问问你们——若不焚,乱从何止?!”
话音未落,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文相大人这是……要与天下士子辩经吗?”
“好大的魄力!不过,文相大人这些年推行的新政,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慎言!文相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胤朝的未来!尔等休要妄议朝政!”
林清梧却仿佛没有听到这些议论声。
她神情淡然地望着众人,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
她缓缓举起手中的《蒙学正字篇》,轻声诵读起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她的声音空灵而悠扬,仿佛从远古传来,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台下的学子们也跟着一起诵读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最终汇聚成一股震耳欲聋的声浪,响彻整个太学。
“日月盈昃,星辰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千名学子齐声诵读,声如潮水,气势恢宏。
林清梧站在人群中央,仿佛一尊神只,掌控着整个场面。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最终落在祭台一侧的暗渠入口处。
那里,沈砚之正潜伏于阴影之中,等待着时机。
林清梧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沈砚之啊沈砚之,你可知我今日此举,不仅是为了重铸文权威严,更是为了……给你创造机会。
她缓缓抬起右手,止住了众人的诵读声。
“今日,我将在此升起‘正音钟’,以正我大胤朝之音,以示我大胤朝之威!”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着她的一声令下,几名身着官服的官员缓缓走上祭台,将一口巨大的青铜古钟抬了上来。
那口钟高约三丈,通体布满古朴的花纹,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正是太学重器——“正音钟”。
“升钟!”林清梧再次下令。
几名官员合力将“正音钟”缓缓升起,悬挂在祭台中央。
当古钟完全升起的那一刻,整个太学都仿佛震动了一下。
而就在这时,一道阴影悄无声息地笼罩了祭台一侧的暗渠入口。
无人察觉,沈砚之已如同一只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正音钟”下。
此刻的沈砚之,正蜷缩在“正音钟”的阴影深处。
他能清楚地感受到,那口巨大的古钟散发出的阵阵寒意,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冻僵一般。
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任。
怀中的木像,热得像一块烧红的炭。
他小心翼翼地将木像从怀中取出,只见那木像之上,隐隐浮现出一行血红色的字迹:“废除旧制,开启民议,选择继任者——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公道。”
这,便是先帝遗诏!
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肩膀上传来的剧痛,从怀中掏出一张血迹斑斑的苔藓纸。
这张苔藓纸,是他从南宫旧渠的臭水沟子里找到的,上面记载着破解“正音钟”封印的方法。
他咬破手指,将鲜血涂抹在苔藓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苔藓纸贴在“正音钟”底部的缝隙之中。
当鲜血接触到“正音钟”的那一刻,苔藓纸上顿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些血红色的字迹,仿佛活过来一般,在古钟表面游走不定,散发着一种诡异的气息。
“钟鸣——启!”林清梧的声音再次响起。
随着她的一声令下,一名官员缓缓拉动了悬挂在“正音钟”上的巨型撞槌。
“咚——”
一声沉闷而悠长的钟声,响彻整个太学。
钟声震荡,声波如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
沈砚之只觉得自己的耳膜都要被震破了。
他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催动体内的真气,与钟声产生共鸣。
当钟声与真气交汇的那一刻,他手中的木像顿时爆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那行血红色的字迹,也变得更加清晰,仿佛要从木像上挣脱出来一般。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
“正音钟”的钟壁之上,竟然浮现出一道道竹简残影。
那些残影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