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字不渡人,笔渡鬼(1/2)
《大胤通鉴》颁行三日后,整个大胤王朝都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字炼丹炉里,沸反盈天。
谁也没想到,林清梧这娘们儿,竟然在太学祭酒大典上,直接甩出了一个王炸——《正字令》。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系到你祖宗十八代认不认字的头等大事!
“自今日起,天下蒙馆、私塾,都给老娘用新版《蒙学正字篇》!谁要是敢用旧字形、异体字,那就是跟朝廷对着干,那就是心怀悖逆!”林清梧的声音不大,但透过层层叠叠的回音壁,传遍了整个太学,也传遍了大胤的每一寸土地。
紧接着,谢昭容,这位文相府的首席大秘,就带着她的“文察司”冲锋陷阵了。
这帮人,那简直比城管还凶残,一天之内,查封了三百七十多家书肆!
《楚辞章句》?
烧!
《广韵辑要》?
烧!
反正只要是“非正统”的,统统烧成灰!
万余卷典籍,就这么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了灰烬。
“此非正字,乃诛心也!”一个老儒,须发皆白,跪在街头,对着冲天的火光,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这老头儿也真是的,哭有什么用?
你倒是起来反抗啊!
不过,话说回来,谁敢反抗呢?
林清梧现在可是摄政文相,手握重权,一句话就能让你家破人亡。
与此同时,北境镇国公嫡子沈砚之,我们的男主,也没闲着。
他悄咪咪地调取了“雪蚕卫”的密报,想看看这帮“文察司”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好家伙,这被焚的典籍里,竟然还有先帝亲批的《春秋微旨》!
更离谱的是,好多书在烧之前,都被“文察司”摘录批注过了。
这摆明了就是有预谋的啊!
这事儿,必须得查!
于是,沈砚之夜入南宫旧档库。
这南宫旧档库,常年不见阳光,阴森森的,跟个鬼屋似的。
沈砚之用冰蚕丝,小心翼翼地拂去那些尘封的卷轴,生怕一不小心,就碰掉了什么历史的碎片。
终于,他在《癸未实录》的残页中,发现了一张夹在里面的纸条,上面是先帝的朱批:“文可载道,亦可噬主。”
“文可载道,亦可噬主……”沈砚之喃喃自语,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他突然意识到,林清梧的野心,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份《癸未实录》,原本应该在宫变的时候,就被毁掉了才对!
“嘶……”沈砚之倒吸一口凉气,他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林清梧早就料到他会来查档了。
这娘们儿,心机深沉得可怕!
早在《正字令》推行之前,她就命谢昭容在“文察司”的密档里,埋下了三个巨大的坑。
第一个坑,是某州学正举报有人私藏旧典,但实际上,这举报信是他的政敌伪造的。
第二个坑,是焚书名单里,混入了一个已经死了二十年的学者的名字。
第三个坑,也是最阴险的一个坑,是在新版的《蒙学正字篇》里,把“忠”字的笔顺给暗改了。
林清梧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她就等着有人跳进这些坑里,然后她就可以顺藤摸瓜,把“质疑正统”的罪名,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果不其然,沈砚之很快就追查到了那个“已故学者”的身上。
他发现,这个学者的孙子,竟然在太学任职!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沈砚之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他暗中约谈了那个太学任职的年轻人,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情况。
结果,那个年轻人一听沈砚之问起他的祖籍,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矢口否认。
“大人,您一定是搞错了!我家祖上世代都是良民,怎么可能是那个……那个逆贼的后代呢?而且,我家家谱早在兵火中烧毁了,您……您一定是听信了谣言!”
看着年轻人惊恐的表情,沈砚之更加确信,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呵呵,有意思,真有意思。”沈砚之在心里冷笑。
回程的路上,天降暴雨。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马车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沈砚之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模糊的景色,心情也跟着烦躁起来。
突然,他感觉到袖子里有什么东西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