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孤凤栖凰 > 第485章 骨未生字,谁在听心

第485章 骨未生字,谁在听心(1/2)

目录

焚皮示警的三日后,林清梧的一道诏令,再度在大胤朝的风雨中激起涟漪。

“凡六岁以下童子入蒙馆,须以‘心纸’摹写《正气歌》首句,字迹不颤者方准入学。”这道诏令一经发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百姓心中五味杂陈,有人担心孩子的未来,有人则暗自庆幸,这或许能斩断“影蛇”未来的崛起之路。

首场测试在太学举行,上百名孩童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那些小手握着笔,一笔一划地在“心纸”上书写。

林清梧的目光如冷月,静静扫过每一个孩子的脸庞,似乎能洞察他们内心的每一个波动。

百童执笔,唯有三人纸面微动。

谢昭容当众展开那三张纸,字迹虽小却清晰可见:“父说影蛇是忠。”林清梧没有立即发作,只是淡淡地吩咐:“今日不罚,留堂重写千遍,并派‘文谕娘’日访其家,讲《癸未实录·民间卷》。”这平静的语气,却藏着锋利的冰刃,直刺人心。

七日后,林清梧亲临太学,再次进行测试。

那三个孩子,这次的纸面如镜中水面,平静无波。

百姓们交头接耳,传言纷纷:“文相连孩子的心都会洗。”林清梧站在高台上,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却已布下更深的棋局。

与此同时,沈砚之在文相府地库,悄悄观察着陈九的一举一动。

这个扫地僧般的老人,每日都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庭院,仿佛在清洗着历史的尘埃。

然而,沈砚之发现,每当陈九扫到“文心碑”西北角时,扫帚总会多划三圈——正是“影蛇”旧时的“待命”暗记。

沈砚之不动声色,命雪蚕卫在其扫帚柄内嵌入极薄的“回音石片”,又在碑角地下埋下“文心瓮”。

三日后,帚尖划地时引发了微震,瓮中竟传出断续低语:“……九……你还记得……先帝读书声吗……”这低语,是旧时伴读记忆共鸣,被石片放大显形。

林清梧得知“回音录”,心中暗自点头。

她没有下令处置陈九,反而命谢昭容在《蒙学正字篇》末页加印一行小字:“写字的人,终将成为字的一部分。”这书照例送入文相府各房。

当夜,“柔心纸”录得陈九摩挲此句良久,喃喃自语:“……我扫的不是地,是他的字……我早就是字了……”

沈砚之趁陈九心防松动,命人在南宫旧书房遗址设“残卷展”,展出皇帝早年批注《正典》残页,皆为清俊少年笔迹。

展末设“摹写台”,供人临摹。

陈九夜探,见“诗赞忠臣”四字,泪落如雨,无意识提笔摹写。

笔落刹那,“心纸”阵法启动,碑下“文心瓮”轰鸣,传出皇帝井中幻影之语:“莫续灯……让字归天下……”陈九掷笔跪地,叩首至额血斑斑。

林清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