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孤凤栖凰 > 第473章 字未落纸,谁在跪香

第473章 字未落纸,谁在跪香(2/2)

目录

那两名收到“勤王”显字的边将,原本还心存侥幸,想要伺机而动。

然而,当他们看到铺天盖地的舆论,感受到民心的向背之后,彻底动摇了。

“文相大人,真乃神人也!”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等岂敢逆天而行?”

最终,他们选择了妥协。

“罪将xxx,xxx,叩见文相大人!我等奉先皇密诏,意图勤王,实乃大逆不道之举!今幡然醒悟,特来负荆请罪,听凭文相大人发落!”

接到边将的自首书,沈砚之并没有丝毫的放松。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传令下去,封锁消息,不得外泄。”他沉声吩咐道,“我要亲自去一趟边镇。”

几日后,沈砚之抵达边镇,召集三名边将,于校场之上,设下酒宴。

“三位将军,戍守边疆,劳苦功高,本将军敬你们一杯!”

沈砚之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三名边将面面相觑,不敢怠慢,也纷纷举杯回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沈砚之放下酒杯,缓缓说道:“三位将军,可知本将军今日为何而来?”

三名边将沉默不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沈砚之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张残破的纸片,放在桌上。

“这是……?”一名边将惊呼出声,认出了纸片上的字迹。

“这是先皇的密令。”沈砚之淡淡地说道,“三位将军,应该不陌生吧?”

接着,他又拿出“心纸”的录影,将当日陈府密会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三位将军,你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应该知道,什么叫做民心所向。”沈砚之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威慑力,“你们若真敢起兵作乱,百姓会怎么看你们?他们会称你们为英雄,还是逆贼?”

两名显字的边将,顿时面如死灰,伏地请罪:“罪将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请将军责罚!”

沈砚之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缓缓说道:“本将军非但不会责罚你们,还要重用你们。”

“重用我们?”三名边将一脸茫然,不明白沈砚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从今日起,你们三人,便为‘文谕巡使’,代我巡查九边,若有抗文令者,可先斩后奏!”

“文谕巡使?”三名边将惊愕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不愿意?”沈砚之挑了挑眉,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

三名边将连忙磕头:“罪将不敢!罪将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沈砚之满意地点了点头,挥了挥手:“都下去吧。”

待三名边将退下后,沈砚之身边的副将忍不住问道:“将军,为何要赦免他们?他们可是差点犯下谋逆大罪啊!”

沈砚之望着北方天际的茫茫云海,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杀三人易,平九边难。”他缓缓说道,“我要他们用刀,护我的文。”

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血红。

沈砚之策马走在回京的路上,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轻松。

“将军,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副将问道。

沈砚之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着林清梧,等待着那场即将到来的,决定大胤王朝命运的盛典。

三日后,林清梧将于文相府,主持《新典》颁行大典。

百官齐聚……

她的目光扫过长长的街道,最终停留在文相府那高耸的门楼上,那里,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可这时代究竟会通往何方?

她自己也不知道……

三日后,文相府。

那场面,啧啧,简直比顶流爱豆开演唱会还热闹!

各路官员像是赶大集似的,乌泱泱一片,把文相府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

林清梧端坐高台之上,却并未亲自宣读什么圣旨,只是玉手轻抬,示意一童子开启了今日的大戏。

“文在野,则道不灭;文在朝,则政不偏。”童子清脆的声音响彻全场,每一个字都像是小锤子,一下一下敲在众人的心头。

就在这石破天惊的第一句落地之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文华殿顶,那口尘封已久的“文心钟”,竟然无风自鸣,发出了低沉而悠远的声音!

要知道,这钟内可是藏着只有至诚之人才可触发的“雪蚕丝弦”,平日里连大风都吹不动它一根毫毛!

在场的百官直接就斯巴达了,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林清梧真是天选之女,连老天爷都站在她这边?

钟声悠扬,伴随着童子的诵读声,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半点声响,全都乖乖地跪在地上,听得那叫一个认真。

礼成之后,夜幕降临。

沈砚之风尘仆仆地赶到文相府,却看到林清梧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单薄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沈砚之走近一看,顿时心疼得皱起了眉头——林清梧竟然又咳血了,而且还染红了桌上的纸张。

只见她正拿着笔,在纸上奋笔疾书,默写着《新典·后序》。

沈砚之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笔,语气带着一丝责备:“你都已经立下了规矩,又何必再这样耗费自己的身体?”

林清梧抬起头,脸色苍白,却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这一笔,不是为了我……”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是为了将来某个……也想改‘天地’二字的人。”

与此同时,在南宫深处,一卷每日都会出现的《正气歌》抄本,今日的字迹却显得格外歪斜。

在末行,更是多出了一行用蝇头小楷写成的小字:“吾子若见此文,切勿勤王。时已易,道已更。”写字之人似乎想要告诉他的孩子,时代变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