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执灯照夜,反骨成灰(1/2)
文察院外,夜风穿堂入户,吹得廊下风灯咕咕作响,光影摇曳。
几个黑衣人如鬼魅般闪现,为首之人正是影卫首领“无痕”。
他压低声音,对着身后几人吩咐道:“都仔细着点,别留下痕迹。务必让那血书看起来,像是刚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一样。”
影卫们得令,各自散开,手脚麻利地将血书残页浸泡在特制的药水中。
这药水是用陈年老血、黄土和醋混合而成,泡过的纸张会泛起一种陈旧的血腥味,摸上去粗糙而僵硬,仿佛经历了岁月的侵蚀。
做旧完毕,无痕又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滴腥臭的液体,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残页的边缘。
“这是从乱葬岗里挖出来的腐尸油,能让纸张更快地老化,还能招来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嘿嘿,保管那些老家伙看了心惊胆战!”
处理妥当后,影卫们又将残页放入一个特制的木匣中,匣内铺着一层厚厚的棉絮,上面还撒了一些香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气氛。
“妥了!”无痕拍了拍手,满意地看着眼前的“艺术品”,“走,送它进宫!”
与此同时,皇城内,内侍省的几个老太监正围坐在一起,偷偷摸摸地商议着什么。
“哎,你们听说了吗?‘灯三’的血书好像……还没死绝呢!”一个尖嘴猴腮的老太监压低声音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什么?!不可能吧?咱家可是亲眼看着他咽气的!”另一个身材矮胖的老太监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宫里都在传,说‘灯三’死前拼死写下血书,控诉文相的罪行,结果被文相的人给截胡了。不过啊……听说还有一部分残页流落在外,被有心人给捡到了。”尖嘴猴腮的老太监阴阳怪气地说道。
“啧啧啧……这可就有意思了。”矮胖老太监搓了搓手,”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
“几位公公,这是……这是奴才在内务府的旧库房里找到的,说是……说是‘灯三’的遗物。”
几个老太监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露出了笑容。
“打开看看!”尖嘴猴腮的老太监迫不及待地说道。
年轻内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匣,顿时,一股陈腐的血腥味扑面而来,熏得几个老太监直皱眉头。
匣内,静静地躺着几片残破的纸页,上面用血红的墨水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
“哎呦呦……这、这真是‘灯三’的血书啊!”矮胖老太监惊呼一声,连忙凑上前去仔细查看。
“快,快拿给咱家看看!”尖嘴猴腮的老太监也急不可耐地伸出手去。
几个人争先恐后地抢夺着残页,仿佛那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
“咳咳……几位公公,这东西来路不明,还是小心为妙啊。”年轻内侍在一旁提醒道。
“哼,你懂什么?”尖嘴猴腮的老太监白了他一眼,“这可是扳倒文相的利器!有了它,咱们就能……”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矮胖老太监给打断了。
“行了行了,别说那么多了,赶紧把这东西藏好,千万别让文相的人发现了。”
几个人匆匆忙忙地将残页收起来,然后各自散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文鉴司内,一场备受瞩目的公开审理正在进行。
《秋税案》的卷宗被堆满了整个大堂,文鉴司的官员们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林清梧身穿一袭素色官服,端坐在主审的位置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秋税案》事关重大,牵涉甚广,本相希望各位同僚能够秉公办理,查明真相,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她缓缓说道,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严。
“下官等遵命!”文鉴司的官员们齐声应道。
林清梧点了点头,然后示意手下呈上一份特殊的证物——几张被批红的残页。
“各位请看,这些是本相从《秋税案》的卷宗中发现的,被人用特殊的手段篡改过的批红。”她指着残页说道,“这些批红笔迹拙劣,内容荒谬,很明显是有人故意为之,试图混淆视听,扰乱朝纲!”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更加严厉。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批红上竟然出现了鬼画符一般的字迹,妄图以鬼神之说来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大堂内一片哗然,官员们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愤怒的表情。
“这、这简直是胆大妄为!”
“是谁竟然敢如此嚣张,简直是罪该万死!”
“必须严查,一定要把幕后黑手给揪出来!”
林清梧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叹了口气,说道:“本相也觉得此事蹊跷,所以特意请来了文鉴司的专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这些鬼画符一般的字迹,竟然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灯三血书’有着某种联系!”
“什么?!”
“竟然是‘灯三血书’?!”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林清梧的下文。
林清梧缓缓地站起身来,走到大堂中央,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幽幽叹道:“如果真的有冤屈,为什么不直接向朝廷申诉,为什么要借助鬼笔来扰乱朝政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默然。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的官员微微抬起头,眼神闪烁不定。
此人正是新任的通政司参议,名叫李怀。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心中暗自盘算着什么。
他正是“青阶图”中标记为“灯五”的潜伏者,负责联络宫外的暴动力量。
南渠边,夜色如墨,寒风凛冽。
沈砚之站在一艘不起眼的漕船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
“都准备好了吗?”他低声问道。
“回禀将军,一切就绪!”一个亲卫抱拳答道。
“很好。”沈砚之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今晚,咱们就来个瓮中捉鳖!”
根据陶管线索,沈砚之查到,南渠水道每月初九都会有一艘“清淤船”出入,这艘船表面上是负责清理河道的淤泥,实际上却是用来运送密信和兵器的。
为了查明真相,沈砚之命亲卫伪装成漕工,混入了船队。
经过几天的观察,他们终于发现了这艘“清淤船”的秘密——在船底的夹层中,竟然藏着数十把锋利的短刃和一包包火折子!
“将军,咱们现在就动手吗?”亲卫问道。
“不,不着急。”沈砚之摇了摇头,”
他命人将一种特殊的油涂抹在船上,这种油是用薄荷和其他几种香料混合而成,气味清新,可以掩盖住血腥味和火药味。
与此同时,他又放出风声,说是文相将于初九夜巡南渠,亲自体验民情。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入夜,南渠边,一片寂静。
几个黑衣人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岸边,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河面,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文相竟然真的要来巡渠?!”一个黑衣人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哼,她以为这样就能收买人心吗?简直是痴心妄想!”另一个黑衣人不屑地说道。
“咱们的机会来了!”为首的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杀气,“只要杀了文相,就能彻底瓦解朝廷的阴谋!”
就在这时,一艘漕船缓缓地驶入了他们的视线。
“来了!”黑衣人低喝一声,立刻屏住了呼吸,准备动手。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行动的时候,突然,几只信鸽从天而降,落在了他们的附近。
这些信鸽似乎受到了某种惊吓,不断地扑腾着翅膀,发出“咕咕”的叫声。
“怎么回事?!”黑衣人皱了皱眉,心中感到一丝不安。
突然,他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油味。
“不好!有埋伏!”为首的黑衣人惊呼一声,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
然而,已经晚了。
无数的士兵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包围。
“放下武器,束手就擒!”一个将领大声喝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