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雪焚伪诏,谁掌文心(2/2)
符合这些条件的,会是什么人呢?
突然,一个名字,浮现在林清梧的脑海中——曾任职翰林院的落第文人!
翰林院是负责起草诏书、撰写文章的地方,翰林院的文人,自然精通宫廷文书格式。
而落第文人,则说明他在文道上的修为,还不够精深,无法领悟“文道印信”的气血共鸣之法。
林清梧立刻命人调阅近年贬谪翰林名录,很快,她便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人——前翰林院从五品编修,名叫赵明远。
此人曾参与修撰《大胤礼制》,熟知诏书格式,而且,他的兄长,正是盐运使的幕僚!
盐运使,那可是个肥差啊!
林清梧的眸子,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看来,这个赵明远,很有可能就是幕后主使!
她立刻命影卫,去搜查赵明远的旧宅。
没过多久,影卫便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在赵明远的书房夹墙中,找到了一块烧焦的“影蛇”腰牌,以及一份未焚尽的誊抄稿!
誊抄稿上的内容,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林清梧的瞳孔骤然紧缩——“若主身陨,立幼主,归政于贤。”
好大的野心!
敌方竟然妄图借伪诏,另立傀儡皇帝,颠覆文官体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而是要造反啊!
林清梧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惊。
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将此事查清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林清梧在京都,与幕后黑手斗智斗勇的时候,沈砚之在北疆,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他收到了林清梧的密信,得知敌军将趁风雪夜,发动总攻。
沈砚之的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
既然他们想来,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传令下去,全军伪装撤退,只留下空营和稻草人。”沈砚之吩咐道。
“啊?将军,这……”副将一脸不解地看着沈砚之。
“照我说的做!”沈砚之的语气,不容置疑。
副将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领命而去。
很快,北疆的边军,便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
他们故意丢弃了一些物资,制造出一种仓皇逃窜的假象。
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沈砚之还特意在主营帐内,放置了一本打开的兵书。
兵书的页上,写着一行字:“待雪止,回师反扑。”
不仅如此,他还命“烽火令”的旧部,扮作逃兵,四处散布谣言,说什么“文相病危,京中大乱”,以此来麻痹敌军。
当夜,暴风雪骤起,天地间一片混沌。
北狄的统帅,果然中计,提前下令强攻。
他以为,边军已经溃不成军,不堪一击。
他以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边关,长驱直入。
然而,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敌军踏着厚厚的积雪,朝着空无一人的营地冲去。
他们挥舞着弯刀,发出震天的呐喊声。
然而,当他们冲进营地时,却发现,这里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
“怎么回事?人呢?”北狄的统帅,一脸茫然地看着空旷的营地,心中充满了疑惑。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远处的一座山谷,惊恐地喊道:“将军,快看那边!”
北狄统帅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谷的高崖之上,站着一个身披黑色战甲的身影。
那身影迎风而立,如同战神降世,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息。
他缓缓地举起手中的长剑,指向了山谷中的敌军。
“放!”
随着他一声令下,无数的滚木礌石,从山崖上呼啸而下,狠狠地砸向了敌军……随着沈砚之一声“放”,震耳欲聋的轰鸣瞬间撕裂了寂静的雪夜。
滚木礌石裹挟着风雪,像死神的镰刀般,狠狠砸向谷底密集的北狄先锋部队。
巨木翻滚,瞬间压垮无数血肉之躯,惨叫声、骨骼碎裂声、战马悲鸣声,交织成一曲地狱般的交响。
更恐怖的是,山谷两侧埋伏的士兵,扣动扳机,强弩劲矢挟着破空之声,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穿透冰冷的空气,精准地收割着生命。
鲜血瞬间染红了洁白的雪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雪崩了!
山谷深处传来惊恐的尖叫,滚滚白雪如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奔腾而下,瞬间将那些残存的北狄士兵吞噬殆尽。
整个山谷,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场。
沈砚之望着火光中狼狈逃窜的敌将,眼神冰冷,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你们懂兵法,却不通文心……真正的诏令,从不在纸上,而在人心。”
而在遥远的京都,紫宸殿内,林清梧手执火把,将那份伪诏缓缓放入火盆之中。
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纸张,发出噼啪的声响。
火光映照着她略显苍白的脸颊,以及因剧烈咳嗽而泛红的唇角。
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影墨笺”,眼神坚定而决绝,低声喃喃自语:“这一局,我以文骨为薪,烧尽魑魅。”她剧烈地咳嗽起来,猩红的血丝,染红了她雪白的指尖。
她却丝毫不在意,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伪诏,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殿外,风雪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她抬起头,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决绝:“明天,该让那些魑魅魍魉,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