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推行均田劝农桑,农业博士显身手(1/2)
太极殿的金砖地面上,晨露未干的凉意透过靴底浸上来,却压不住满朝文武的议论声。李世民手中的《屯田劝农策》还带着淡淡的墨香,那是长孙无垢昨夜挑灯草拟的,字迹清丽却透着果决。他指尖轻叩策文,目光扫过阶下群臣:“皇后提议在阴山南麓推行均田,令士兵与流民共耕,以充军粮、安民心,朕以为此策可行。”
话音刚落,魏征便出列躬身,紫袍下摆扫过地面带出轻微的声响:“陛下圣明,均田制乃固本之策。百姓有恒产,则有恒心,方能安于耕作、勤于桑麻。只是阴山南麓素来土地贫瘠,沙砾遍布,寻常粮种撒下怕是颗粒无收,反会寒了百姓之心。”
殿内顿时静了几分,不少官员纷纷点头。兵部尚书侯君集上前一步:“魏相所言极是。阴山一带常年风沙,往年也曾试过屯垦,皆是劳而无功。三千兵卒若耗在耕作上,万一北境有警,怕是难以应变。”
李世民却不慌不忙,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魏相忧心土地,侯尚书顾虑军情,皆是为国着想。但皇后早有计较,她说阴山之土虽薄,却非无可救药,且有新法能让荒地变良田。”他抬手示意内侍展开一幅舆图,图上用朱笔圈出阴山南麓的大片区域,“朕已决意:命苏定方领三千兵卒镇守阴山,既司防务,亦督屯田;太常寺遴选精通农艺者,携带新农种即刻前往,指导耕种;凡自愿迁往边疆屯垦的流民,免赋税三年,另给种子、农具之资。”
旨意一下,群臣虽仍有疑虑,却也无人再敢多言。李世民看着阶下神色各异的官员,心中清楚,这步棋不仅是为了粮草,更是为了将中原的农耕文明扎进边疆的土地里——刀剑能平定天下,却不能守住天下,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王朝才能根基永固。
消息传到邢国公府时,苏定方正和妻子高慧英收拾行装。他刚从北疆回来不久,铠甲上的风沙还未完全拭去,此刻却正捧着一本封皮崭新的农书看得入神。“陛下让我去阴山,倒正合我意。”他指尖划过书页上的谷种图谱,“皇后娘娘差人送来的这册《齐民要术新注》,里面竟有不少从未见过的法子,还说那些新农种用灵泉水泡过,产量能比寻常种子翻上一倍。”
高慧英正坐在一旁擦拭龙泉剑,剑光映得她眉眼清亮。“我随你同去。”她放下剑,语气不容置疑,“红拂师父曾教我看风水、辨土壤,知道哪些地方能引水、哪些土地需改良,或许能帮上忙。再说,你这性子,到了那边怕是只顾着练兵和种地,连顿热饭都顾不上吃。”
苏定方闻言笑了,伸手握住她的手:“有你在,我自然放心。只是阴山条件艰苦,怕是要委屈你了。”
“夫妻本是同林鸟,哪里说得上委屈。”高慧英笑着回握他,“能看着边疆长出庄稼、百姓安家落户,比在长安城里守着空府邸有意思多了。”
两个月后,阴山南麓的荒原上已是另一番景象。春日的暖阳洒在新翻的土地上,泥土的腥气混杂着草芽的清香弥漫开来。田埂上,十几个流民正围着一具奇怪的犁具啧啧称奇——那犁曲辕短柄,只需一人一牛便能拉动,比他们以往用的直辕犁轻便了许多。
“这便是皇后娘娘亲自改良的曲辕犁?”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伸手摸了摸犁铧,眼中满是惊奇,“看着不起眼,翻地倒是又快又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