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破局之论,制造业的未来(1/2)
刚才谈到“收割”和“奴役”时,不少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这些词太过尖锐了。
但当林祖辉提到“景帝”,许多人开始掩口轻笑。
虽然有些军转干部没听懂,但向旁边人一问,也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汉景帝除了“文景之治”,最出名的就是“大汉棋圣”的轶事。
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跟人下棋,竟一怒之下抓起棋盘砸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
林祖辉这话什么意思?
直白地说就是:要么接受市场经济规则,要么掀翻棋盘开战。
在他看来,别无选择。
主席台上的赵达功却没有笑。
林祖辉说的这些,其实很多人都懂。
对华人来说,智慧从来不是稀缺品。
一省之地,方圆千里,人口六千万,单拎出去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独立国家都大、人口都多。
能治理这片土地的人,怎么可能缺乏智慧?
见台下有些嘈杂,林祖辉也不急着继续。
赵达功轻咳一声:
“嗯哼!”
“林先生说得很有意思。”
“改革开放就是要追赶发达国家,他们能造的,我们也能造。”
“至于景帝旧事,不是我们能议论的。”
“不如先聊聊怎么致富?”
会议室安静下来。
林祖辉向赵达功点头致意,继续展开话题:
“赵省长说得对,那就聊聊如何致富。”
“港岛近在眼前,它是亚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东京。”
“那就先说说港岛的发展史。正好我从港岛近年发展中,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港岛最初只是个渔村,被大英租借作为中转港口。”
“其实也就是个中转站,本身并不富裕。”
“真正高速发展是在50年代,转口贸易额增长,加上人口增加带来的制造业繁荣。”
“随着贸易和制造业兴盛,民众可支配收入提高。”
“连带银行、金融、娱乐等服务行业也相继繁荣。”
“就这么简单,一点不复杂。”
林祖辉顿了顿,话锋一转,谈起了港岛现在面临的问题:
“但这种繁荣已经遇到挑战了。现在的港岛看似烈火烹油,实则已在衰落边缘。”
“别觉得我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
“港岛的制造业正在衰退,无数小作坊、小工厂纷纷倒闭。”
“中大型工厂都在想办法外迁。”
“港岛近年为什么混乱?因为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老年人面临失业。”
“制造业必然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
“港岛现在的熟练工人月薪近3000元,加上其他用工成本,一个工人就要4000元。”
“这笔钱在深市、省城,可以雇30个工人;再偏远些,60个都没问题。”
“何况制造业成本除了人工,还有地租、水电等。”
“香港没有原料资源,所有原料都靠进口。”
“为什么不去原料产地建厂?运输原料和运输成品,运费确实有差异。”
“但肯定比在港岛生产更便宜。”
“现在全球都在商业化,商品可以行销全球,同样的商品,谁成本低,谁就能生存。”
“港岛注定留不住制造业,它离这里太近了。”
说到这里,他给出了明确的结论:
“港岛已经到了再次转型的时候。”
“最好的方案是制造业整体外迁,将大量资金投向海外制造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