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74章 缺人给你人,缺钱给你钱

第474章 缺人给你人,缺钱给你钱(2/2)

目录

“最先进的?”沈良冷笑一声,从包里掏出一叠早就准备好的手绘图,“这是我根据咱们厂那台‘土设备’逆推出来的非正弦振动曲线。虽然简陋,但理论拉速能达到每分钟1.5米,且振痕深度能控制在0.2毫米以内。如果按照林博士的建议,花两亿外汇买一堆别人淘汰的废铜烂铁回来,咱们不仅要背上巨额债务,还得给人家当十年的学徒工!”

“啪!”

陈部长狠狠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赵局长吓得一哆嗦,心想完了,小沈这嘴太毒,把客人都得罪了。

谁知陈部长指着林致远,声音大得像洪钟:“你坐下!让小沈说完!”

林致远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尴尬地坐回椅子上,手里的钢笔都被捏出了汗。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内地小厂的技术员,怎么可能知道德国克虏伯的核心机密?这可是他在德国都没能接触到的东西!

沈良根本没打算停。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刷刷几下画了一个草图。

“连铸技术的难点不光在结晶器,更在二冷区的水量控制。”

粉笔在黑板上敲击出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战鼓。

“传统做法是喷嘴直喷,但这样冷却不均匀,容易产生裂纹。我的方案是气水雾化冷却。虽然咱们没有精密喷嘴,但我改了供水管路,利用压缩空气……”

十分钟。

沈良只用了十分钟,就把一套领先这时代至少五年的连铸理论讲完了。而且他讲的不仅仅是理论,还有如何利用国内现有简陋设备实现的具体工艺。

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尺寸,都精确到毫厘。

陈部长的眼神变了。从一开始的审视,变成了现在的震惊,最后化作一种难以掩饰的狂热。他虽然不是一线技术员出身,但搞了一辈子重工,行家有没有,出手便知。沈良说的这些,不是书本上能背下来的,那是真正把钢铁吃透了才能有的领悟。

林致远越听越心惊。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洋理论”,在沈良这套粗糙但极其高效的土法方案面前,竟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可怕的是,沈良这种思路,完全避开了西方国家对精密加工设备的依赖,直接用土办法解决了高精尖问题!

这是什么怪物?

“说得好!”陈部长突然大喝一声,激动得站了起来,“这才叫自力更生!这才叫咱们中国人的智慧!”

他几步走到沈良面前,用力拍着沈良的肩膀,手劲大得差点把沈良拍个趔趄。

“小沈,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啊?那个气水雾化,你是怎么想到的?”

沈良谦虚地笑了笑:“也就是瞎琢磨,穷则思变嘛。”

“屁的瞎琢磨!这就是天赋!”陈部长转过头,看着一脸土色的林致远,语气顿时冷了下来,“林博士,看来德国人的技术也就那么回事嘛。咱们国家虽然穷,但只要有人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林致远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是……是,沈同志确实……很有想法。”

“既然这样。”陈部长当机立断,“老赵,之前说的那个引进项目先停一停。把那笔外汇给我扣下来!”

“啊?”赵局长愣住了,“那……那咱们怎么跟上面交代?”

“交代个屁!”陈部长豪气干云,“有了小沈这套方案,咱们自己造!省下来的两亿外汇,给我全砸进去搞材料研发!小沈,这个项目交给你牵头,有没有信心?”

“有!”沈良答得干脆利落。

“好!”陈部长大手一挥,“缺人给你人,缺钱给你钱。我就一个要求,一年之内,我要看到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高效连铸机跑起来!”

林致远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彻底栽了。

本来想借着引进项目的机会捞一笔政绩,顺便给国外公司搭个桥,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沈良。

会议结束后,林致远特意在走廊里等沈良。

“沈同志,深藏不露啊。”林致远递过来一根烟,语气里带着试探,“在哪学的这些?不像是在厂里能摸索出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