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73章 每一个环节都要啃下来

第473章 每一个环节都要啃下来(2/2)

目录

“第一个问题,结晶器的分段冷却是怎么设计的?我看你这里有三个冷却区,温度梯度是怎么控制的?”

沈良走到结晶器旁边,指着上面的几个进水口。

“第一冷却区温度最低,在十五到二十度之间,主要作用是让铜液表面快速凝固,形成坚固的外壳。第二冷却区温度稍高,在二十到三十度之间,让内部慢慢凝固,避免内应力过大。第三冷却区温度最高,在三十到四十度之间,主要是缓冲作用,让铜棒能够平稳过渡到常温状态。”

周明远听得连连点头。

“有理论依据吗?”

“有。”沈良说,“我参考了传热学和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测试数据,最后确定了这个温度梯度。”

周明远眼睛一亮。

“你还懂传热学?”

“略懂一二。”沈良谦虚地说。

周明远笑了。

“你这可不是略懂一二,你这是精通啊。”他拍了拍沈良的肩膀,“第二个问题,传动速度是怎么确定的?我看你这里设置的是每分钟八十毫米,为什么是这个数值?”

沈良沉吟片刻。

“这个数值是经过反复测试得出来的。太快的话,内部来不及凝固,会导致铜棒开裂。太慢的话,外壳会过度冷却,形成冷隔层,影响内部的凝固质量。每分钟八十毫米是最优解。”

周明远掏出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

“你这些数据有详细记录吗?”

“有。”沈良指了指办公室方向,“所有测试数据都在那边的记录本里。”

“好好好。”周明远连说了三个好,“待会儿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赵局长走过来。

“老周,你的意见呢?”

周明远收起笔记本。

“我的意见很明确,这套设备完全达到了工业应用标准,甚至超过了部分进口设备的水平。”他停顿了一下,“我建议立即向部里汇报,争取尽快推广。”

赵局长脸上露出笑容。

“那就这么定了。”他转向李国强,“老李,你们厂接下来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保护好这套设备,不能让任何人随意改动。第二,整理好所有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测试数据、操作规程,越详细越好。”

李国强立正敬礼。

“保证完成任务!”

赵局长又看向沈良。

“小沈,你跟我去一趟省城,得向部里的领导当面汇报这件事。”

沈良愣了一下。

“现在去?”

“对,现在去。”赵局长看了看手表,“我们下午就动身,明天一早能到北京。”

周明远也跟着说。

“小沈,这次你可是要出名了。连铸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你这一搞,等于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沈良心里却很平静。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连铸技术固然重要,但在整个重工业体系里,只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难题等着攻克。

大型轧机、精密铸造、特种钢材……每一项都是硬骨头。

“赵局长,我还有个请求。”沈良说。

“你说。”

“如果技术推广的话,能不能让老张他们几个也参与进来?”沈良指了指旁边的几个老师傅,“这套设备是我们一起搞出来的,他们的经验非常宝贵。”

赵局长看了看老张几个人。

“行,没问题。”他痛快地答应了,“到时候你们一起去各个厂指导安装调试。”

老张几个人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刘建国眼眶都红了。

“沈工,您真是……”他哽咽着说不下去。

王大山用力拍了拍沈良的肩膀。

“这辈子能跟着你干,值了!”

沈良笑了笑。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好好干活才是正经事。”

下午两点,沈良跟着赵局长坐上了去省城的车。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厂区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里。

沈良靠在座位上,脑子里开始盘算接下来的计划。

连铸技术只是敲门砖。

接下来要做的,是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从基础材料到精密加工,从设计理论到生产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要啃下来。

这条路很长,也很难。

但他有信心走下去。

车子在傍晚时分开进省城。

夕阳把整座城市染成金黄色,街道上行人匆匆,工厂的烟囱冒出袅袅白烟。

这个时代的中国,正在艰难地摸索前进。

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才匮乏。

但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

想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想要让这个国家重新站起来。

沈良看着窗外,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使命感。

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这个国家走得更快更稳。

车子停在冶金局大院门口。

赵局长下车伸了个懒腰。

“今晚在招待所住一晚,明天一早坐火车去北京。”

沈良跟着下车,提着简单的行李。

夜幕降临,星星开始在天空中闪烁。

远处传来火车汽笛声,悠长而深沉。

沈良站在招待所门口,抬头看着满天星辰。

这片星空下,有太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而他,已经准备好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