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29章 露头了

第329章 露头了(2/2)

目录

几位领导下意识的怔住。

供述他们也看过,马山的手下,包括外号麻杆的马龙在内,不止一位这么交待。

但因为他们级别太低,接触不到资金、账目等信息,具体卖给了谁,又是从哪挖的,卖了多少钱,一概不知。

马山又拒不交待,暂时没发现任何相关联的证据,等于无从可查,所以这些供述基本没有调查的价值。

但照林思成这么一说:这些文物,很可能全是从河北一省之内盗出来的。

不排除林思成在千金庐见到的那几件,也出土于河北,更或是同一座墓,甚至和马山贩运的那些属同一批。

那把这几件送到千金庐修复的任丹华,很可能和马山有一定的联系。

当然,只是林思成的推测,而且不是很站得住的脚:因为东西早卖了,马山的手下也不知道他卖到了哪里,暂时没有相关的物证佐证。

仅凭单方面的供述就往一块联系,过于牵强。而且只是几个马仔,知道的有限,更说不定是马山故意误导他们……

正暗忖间,林思成再次开口:“这是其一,其二,这几件文物出土后的保护措施一模一样:无酸纸加铝箔包裹,避光抑氧。然后充氮密封,阻断因猝然富氧导致的硫、氯侵蚀。

恰恰好,与马山的那枚xj红钱是同样的处理手法。所以我推测,这些东西都是同一伙人盗出来的……”

几位领导对视了一眼:刚还说有些牵强,只是一眨眼,林思成就抛出了足够分量的线索

在场的基本都见识过,他是如何根据那枚铜钱,推测到铜钱出土于慕陵,又是如只凭一块罗盘,在没有任何标识的田野间找到的十二座野坟。

又是如何在一座牛圈底下,找到了被盗的那一座,挖出的五具尸骨。

其他不知道,至少林思成的鉴定能力绝对一等一:生产年代、出土时间、埋葬地点、氧化环境、保护措施……等等等等。

他断定用的是同样的处理手法,那基本不会错。

而且这次比上次好论证的多:把林思成在千金庐见过的那几件想办法弄回来,再化验一下,和铜钱一对比就知道。

只要结果和他的推论是对的,既便不能证明这个任丹华和马山是同伙,也必然有直接的联系。

暗忖间,刘开春心中一动,愕然的盯着白板上的那些问号,以及那几个箭头。

刚才怎么说的

没有技术支持,没有信息支撑,就凭一条薄弱的社会关系打问到了一点凌乱的信息,就构建这么复杂的关系图,着实有些儿戏。

仅凭几件年代相近的文物,把两伙毫无联的人物强行联系在一起,这已然不是牵强,而是滑稽。

现在呢

他看了好久,猛的回过头,盯着林思成。

下意识的,脑海中浮现出刚才的画面,耳中回荡起孙副总队的声音:在西京时,小林与警方多次合作,侦破过好几桩大案要案,西京部门很重视……

何止是重视

十有八九,铀瓷案、张安世盗墓案都是这样侦破的。不然西京不会这么配合,这么积极。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西京的公安领导,能把他当爷爷供起来……

正惊疑间,孙副总队点了点桌子:“小林,还有没有!”

“有!”林思成点头,“还有一只怀表……金质外壳,十二层珐琅,十二色,标准的帝后级别。根据材料推测,应该生产于康熙中期,上面有太常寺卿,通奉大夫南怀仁的英文铭名。不出意外,这块怀表就是他手工打造的……”

“其次,根据氧化程度,推测埋葬时间为嘉庆、道光年间。但根据腐蚀机理、锈质成分,埋葬土壤为弱酸环境,而慕陵却是弱碱性环境。所以我怀疑,很可能出土于嘉庆的昌陵,出土时间不超过两年……”

林思成平铺直叙,领导们先是一愣,然后脸色一点一点的僵了下来。

嘉庆,道光

乍一听,父子俩,但要搞清楚:道光的慕陵在西陵,嘉庆的昌陵却在东陵,两个人的墓隔了几百公里。

关键的是,纯金表,十二层珐琅十二色

一点儿都不用怀疑:不是皇帝就是皇后,更或是太后。

一个慕陵皇妃盗掘案、杀人案还没捋清楚,这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很有可能,昌陵也被盗了

天塌了好不好……

要说林思成看错了

一想到那枚铜钱、牛圈底下的那座妃墓,以及五具尸骨,几位领导就想摇头。

错的概率不是没有,但绝对比对的概率小很多。

这可不是妃墓,而是真正的帝陵……

正惊疑间,于支队突然发现不对:“等等……林老师,你刚刚说,那只金表产于康熙中期,上面有南怀仁的名字”

“是的,于支队!”

于支队的脸已经不是僵,而是像锅底一样黑:康熙是什么时候

距今三百多年。

哪怕这块表和南怀仁没关系,这也是一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怀表。既便是进口的,也是第一只进口表。

更有可能,是第一只国产表。

他硬生生的扭过头:“言文镜,你给我查一下,康熙哪年登基,南怀仁哪一年来的中国”

压根不用查,刘开春就是文科生,脱口而出:“我记得,康熙登基是一六六几年,而南怀仁到中国时,顺治还在位……”

于支队咬着牙,心里残存着最后一丝希望:“林老师,会不会是南怀仁从欧洲带过来的”

“有可能!”林思成顿了顿,“但只限于机芯。表壳、表链,都是国产的……”

于支队咬住了牙:还国外个屁

十二层珐琅十二色,当时的欧洲哪有这个技术

好了,不用怀疑:第一只机械式的国产怀表。

用老京城人的话说:不论是代表性、历史价值,都他娘的盖了帽了。先不说是不是从昌陵盗的,哪怕头钻地,也得先把这块表找回来。

“这个应该不难,最多不超过这个星期,那位任总就会露面,同时把这块表送过来……”

稍一顿,林思成想了一下,“算算时间,他们肯定已经调查过我的信息,如果西京那边没有纰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任丹华的上一级可能会露头……”

几位领导齐齐点头:露,使劲露。露的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

于支队猛的呼了一口气:“林老师,这只表,你多久能修好”

“快的话,三到五天,拖的话,半个月到二十天!”

“拖,尽量拖!”

孙副总队截钉截铁,一指言文镜,“言文镜,别说没给你机会:你把林老师给我保护好了。等这个案办完了,老子亲自去找局长求情,磕头都行。办不好,趁早给老子滚去一监看犯人……”

“老于,你盯着点,这个蠢货有时候脑子不灵光!”

何止是有时候他就没灵光过……

于支队暗暗叹气,点了点头。

“老于,你现在就安排人,查……查这个任丹华、于季川、于季瑶。但要注意,动作轻点,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于支队胸板一挺:“是!”

“还有,继续审马山……直接告诉他:任丹华已经落网,他要再不交待,就没机会交待了……不交待也没关系,请专家们盯着,问他们是不是一伙的,一诈就知道……”

几个支队长和副支队长齐齐点头。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林思成帮他们趟开了路,照着抄就行。

案子这么大,性质这么严重,已顾不上什么合规不合规。就算违规,也要把案子破了再说。

孙副总队点着太阳穴,估计是还想交待什么。正发散思维,林思成的手机“嗡嗡”的一震。

他拿出来一看:于季瑶

不是电话,是一条短信。说是请他喝茶,顺便介绍一位老朋友。

他和于季瑶才第一次认识,哪来的老朋友

除非,那位任总。

林思成心念一转:“露头了!”

于支队长精神一振:“谁,任丹华”

“估计不止!要是任丹华,她直接就来店里了,没必要另外约地方!”

林思成想了想,“应该是任丹华的老板……”

几位领导齐齐的回过头,盯着白板。

与马山并列,任丹华上面那一格,好大的一个问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