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28章 这是个人才

第328章 这是个人才(2/2)

目录

嘟嘟囔囔,他又拿着协调函,但上面光是协调内容,案情部分压根没写。

陈朋翻来覆去的看:“他怎么招惹的这帮人,点了人的坑(墓)?”

林思成哪有这么莽撞?

“据说是逛潘家园的时候碰到的……”李春南摇摇头,“鬼使神差,阴差阳错……”

他大致讲了讲,陈朋捋着头绪:怪林思成点背,两帮盗墓倒货的干仗,其中一方把他打了枪(垫背)。对面以为他是对手的同伙,所以才派人劫他,砍他。

两伙人压根没想过,这是个玉面太岁:人不大,手腕却高,更能下得去手。

这些人怕是惨了:惹谁不好,你惹他?

绝对得被林思成挖个底儿掉。

那接下来的一切,都能说的通了:林思成不可能凭白无故挨几刀,还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不把这伙人挖出来,他能后悔一辈子……林思成这个特勤,百分百就是这么来的。

唏,但不对?

陈朋又指指文件,“他是逛潘家园的时候被人砍的,那这个易县的慕陵,这个特大杀人案又是怎么回事?”

“你和林思成整天厮混,对他那么了解,你想不到?”

李春南“呵”的一声,“当然是他挖出来的……据说是根据一枚铜钱,林思成顺藤摸瓜,先找到了一座被盗的皇妃墓,又从盗洞里挖出来了五具尸骨……”

我靠?

兄弟,你厉害了……京城的同行算是撞了大运。

这要是在西京,这要是自个的案子,少说也得上省厅的年终大会。

至于是领奖还是挨批,天他妈知道……

陈朋暗暗琢磨着,又抄起文件:“师父,这事我去办,保证漂漂亮亮!”

“嗯,档案做真一点,最好和杨彬、吕氏兄弟(陕西特大盗墓团伙)扯上点关系……还有,对方可能会围绕赵修能的身份调查,你可以做点文章。

还有,和学校有关的信息全部抹掉,再造份假的。你最好亲自去,和学校领导沟通一下……另外,为防万一,研究中心派两个熟手,尽量年轻一点,不要太扎眼的……”

陈朋拍着胸口:“师父,你放心!”

又敬了个礼,陈朋离开了办公室。

李春南想了想,又拿起座机,拨通了厅领导的号码:“领导,已经安排了,我让陈朋亲自去办……嗯对,这个慕陵盗掘案的侦办过程确实比较典型,等小林回来后,我带上陈朋,亲自去学校沟通一下……”

“嗯,好好……厅长你放心!”

挂了电话,李春南往后靠了靠,喃喃自语:“锥处囊中,锋芒毕露,想藏都藏不住?”

……

京城。

天高云淡,阳光正好,女人靠着躺椅,在窗户边上晒太阳。

手里捏着手机,电话一直没断过,打完一拨,又是一拨。

任丹华静静的候在旁边,时而看一看手机屏幕:大老板、二老板、三老板、某某局长……

自己只是找个扒散头的,大姐却弄这么大动静,好像这小孩是警察卧底似的?

但她也就是心里想一想……

差不多快一个小时,女人才放下手机,眼中闪过几丝狐疑。

还以为打问到了不好的消息,任丹华眼皮一跳:“大姐,怎么样?”

女人慢慢的直起腰,

任丹华手疾眼快,在女人的腰里垫了个抱枕。

“我还没七老八十!”女人笑了一声,又啧啧称奇,“还真是个奇才?”

任丹华愣了一下,松了一口气。

没问题就好,真要有问题,东西补不补还是其次,几个老板肯定要追责,她肯定得吃挂落。

这下放心了,人来历没问题,远的不说,至少能让他补好那只表……

女人放下手机:“二老板亲自托关系问的:说这个小孩是杨彬的外甥,杨彬你知道吧?”

任丹华点点头:南大海,北大山,关中找杨三。

这三位是陕西地界,乃至陕、甘、宁、晋四省赫赫有名的倒斗高手。

于大海早就跑路了,如今流亡海外。苗太岳(北大山)好像也犯了事,有没有被抓不知道,反正快一年了没听过消息。

唯有杨彬,进去已有好几年,死刑改死缓,又改无期。

而三位之中,这位最特别:他除了盗,还贩,还鉴,还扒散头。

特别是鉴定和修复这一块,杨彬在西京专门盖了一座大楼当鉴定中心和修复中心,遍请鉴定和扒散头的高手,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整个西北地区首屈一指。

而且杨彬本身就是西北有名的鉴定高手,修复高手。据说,不论金、银、铜、锡,还是陶、瓷、纸、木,乃至玉、绸、角、料,就没有他不会鉴,不会补的。

“怪不得年轻轻轻,眼力那么高,手艺更高?”任丹华恍然大悟,“他跟杨彬学的?”

“不止!”女人摇摇头,“据说十二三的时候,他就跟着杨彬学鉴定,学修复,一天到晚泡在杨三那楼里。学了五六年,杨彬已经教无可教,又把他送到赵老太那,一直学到现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没被杨彬牵连……”

“据二老板的朋友打问到的消息: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小孩的手艺不但比杨彬高,甚至要高过赵老太……”

任丹华愣了一下:“杨彬认识赵老太?”

“何止认识?杨彬本就是赵老太的徒弟,跟着学过五六年,手艺比赵破烂(赵修能)高几层楼……”

咦,这一下就全能说的通了?

任丹华没见过赵老太,不确定这小孩的手艺是不是比传说中的赵白仙还要高。但她找赵修贤修过物件,所以很清楚,这小孩的手艺至少要比赵修能要高。

关键的是,兄弟两个,父子三人对那小孩的态度: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想来,赵氏靠他重振门楣是一方面,他以技服人才是关键……

正转念间,女人手一伸:“那只香囊呢,我再看一看?”

任丹华连忙拉开包,拿了出来。

女人接在手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她是杵头,专门负责处理尾货。但早些年下过墓,销过货,更收过货。

所谓触类旁通,她虽然不会扒散头,但绝对懂:就像这只香囊,已不是用手艺高超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而是高绝。

比起赵老太,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人又叹了口气:“听说,他最擅长的,也是瓷器。与之相比,修补金银的手艺,只能算一般。”

“啊?”任丹华愣了一下,看了看女人手里的香囊,“补成这样,只能算一般?”

那补的好的,又应该是什么样?

“赵老太有两只破了的鸡缸杯,就在他那里。有没有补好不知道,但如果他不会,赵老太不会把这种稀罕物交给他。更不可能让大儿子和两个孙子像跟班一样,整天围着他转……”

女人放下香囊,“抛开斗彩,至少二老板的朋友能确定:无论是青花、五彩、珐琅彩,他信手拈来……”

“而且尽得杨彬真传:观星、堪山、舆水、寻龙、分金,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任丹华张着嘴,一双桃花眼中水波流转。

会鉴定,会修复……这两门手艺可是她亲眼见过的:远远的瞅一眼,甚至都不用上手,就能将物件的年代、材质、来历看个九成九。

甚至于哪里坏过,哪里补过,怎么补的,都断的清清楚楚。

至于修复……香囊就摆在眼前,大姐浸淫了半辈子,见识比自己广,经验比自己丰富,她说好,那就肯定好。

而且,他还会修陶瓷,甚至修的比金银器还好?

而古墓中最多的明器是什么?当然是陶瓷。而最容易坏,最容易破损的,也是陶瓷。

更关键的是,他还会堪舆,会寻龙分金。

盗墓好盗,销货更好销,只要胆子大,只要不怕死,来个人就能干。

但找墓,这是纯纯的技术活。包括大姐,包括马山,在这上面吃了多少亏,栽了多少跟头?

就是因为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更是因为抢人才,原本一个锅里搅马勺,却反目成仇。

最后不得不转行:一个干掮作,一个干杵头……

赵想越是兴奋,女人双眼泛光,蠕动着嘴唇:“大姐,这是个人才!”

只要拢络过来,赚不完的钱……

女人不置可否:确实是个人才,而且是全才。但她总感觉,有些不合适。

这么年轻,能力这么强,手艺这么高,干什么不好,跑来盗墓?

而且有前车之鉴:他舅舅,可还在牢里关着呢……

“别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补好这一件!”女人点着桌子,“你找个机会,让我见一见人……”

任丹华精神一振:“当面见吗?”

“见一下也不是不行,但最好不要让他知道我的身份。但我又怕,他早就知道我?”

女人想了想,“这样,你安排一下,我隔着镜子看一眼。”

“好的大姐!”任丹华答应着,又突想了起来,“哦对了,千金庐肯定有监控,录像行不行?”

“相人相人,面由心生,只看录象哪能相的出来?肯定要见到人……”女人摇着头,“不过你先弄过来,我先辩一辩……”

任丹华点着头,当即就给冯世宗打电话。刚说了两句,她下意识的愣住:“什么,监控被人偷走了?呵呵,冯老板,你敢不敢编的像一点?”

不知道又说了什么,任丹华气哼哼的挂了电话,咬着牙:“河还没过,就想拆桥……冯世宗,你是不想好了?”

女人却觉得不大对:那么大一座百缯斋摆在那里,又不是联系不上,没必要来这一套。

“监控什么时候丢的?”

“说是前天,店里进了贼,丢了几件银器。”

女人皱起眉头:跑金店偷银器,眼瞎了,还是脑子进水了?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