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玄甲初定,心稍安(2/2)
徐庶将竹简轻轻放在书案上,指着最上面的一卷,声音中透着兴奋,
“主公请看,这是上月户曹与农曹联合呈报的汇总。
自我军光复汉中,推行‘计口授田’、‘兴修水利’诸策以来,短短数月,汉中全境新增垦田一万三千余顷,登记在册的新增户数已达八千户,流民安置点几近清空。
各地豪族献出的存粮,加上今年的秋收,足以支撑我军两年用度而有余!”
他拿起第二卷:
“这是工曹的报告。
我们从张合降卒中甄选出的数百名来自河北的优秀工匠,已经全部安置妥当。
兵甲工坊的产量提升了四成,尤其是对强弩部件的改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马超将军‘玄甲’的图纸,工曹已经立项,保证在半年内,打造出第一批五百副成品!”
“还有这个,”
徐庶的语速越来越快,显然是兴奋到了极点,
“崇文馆的邸报,如今已发行至汉中各县乡一级,百姓争相传阅,无不感念主公恩德。
而第一批由陈石先生亲自教导的三十名寒门学子,已经可以处理基础的文书工作,不日即可分配到各曹府,大大缓解了我们人手不足的窘境!”
每一条消息,都像是一剂强心针,注入我们的心田。
孙尚香听得双眼放光,忍不住赞叹道:
“太好了!照这个势头下去,不出两年,我汉中兵精粮足,人口繁盛,何惧那曹操?”
“正是如此。”
徐庶也点头附和,他走到墙边巨大的沙盘前,神色间充满了战略家的自信与从容,
“如今,张合新败,元气大伤,曹操的主力正与江东在合肥一线对峙,短期内绝无可能再对我汉中用兵。
北方的威胁,至少在一年之内,已经降到了最低。”
他指了指沙盘的东边:“江东孙氏,有夫人的关系在,更是我们的天然盟友,绝不会在我们背后捅刀子。”
最后,他的手指落在了西边的益州版图上,语气愈发轻松:
“至于西边的刘备,他刚刚拿下蜀中,人心未附,世家大族阳奉阴违,正需要时间来消化安抚。
我们为他挡住了来自北方的曹操,他感谢我们还来不及,又怎会与我们为敌?
更何况,我与孔明有旧,深知此人胸怀大略,目光长远,他必然能看清‘联陆抗曹’方是上策。”
徐庶的分析,与我心中的判断不谋而合。
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在经历了阳平关的血战之后,普遍形成的共识。
我们最大的敌人曹操,被挡在了秦岭之外,自顾不暇。
我们的盟友孙权,关系稳固。
我们的邻居刘备,有求于我们,情理上、利益上,都不会成为敌人。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都站到了我们这边。
“元直所言,深得我心。”
我看着沙盘,心中豪情万丈,
“这确实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战略喘息期。
传令下去,全军除了玄甲铁骑保持最高强度的训练外,其余各部轮流屯田,参与地方水利兴建。
政务上,要不拘一格,继续从民间选拔有才干的寒门之士,充实各级官署。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汉中打造成一个真正的铁桶江山!”
“喏!”徐庶与孙尚香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端起那杯已经有些温凉的参茶,举向他们:“为了汉中的安宁,为了我们难得的太平日子,干了此杯!”
“干!”
三人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地板上,将我们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安逸、祥和、充满希望的味道。
这是一种胜利者应得的奖赏。
这是一种大局已定的从容。
玄甲已定,后方无忧,强敌远遁,内政蒸蒸日上。
我,陆昭,似乎终于可以放下心中那根紧绷了太久的弦,稍稍安心,享受一下这暴风雨后的宁静了。
然而,就在这片极致的安宁之中,我的心底深处,却没来由地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寒意。
我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沙盘上益州的位置。
刘备……孔明……
真的会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安分守己吗?
一个连同宗刘璋的基业都要图谋的人,一个为了所谓“大义”可以背弃盟约的人,他的信义,真的可靠吗?
而那个诸葛孔明,那个在柴桑与我并肩而立,舌战群儒的绝世智者,那个我亲手为刘备“挖掘”出来的卧龙……
当他的才华,与刘备的野心结合在一起时,又会催生出怎样可怕的怪物?
这个念头,如同一根最细微的芒刺,悄无声息地,扎进了我那颗刚刚得以“稍安”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