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求安派大本营(中)(2/2)
在经历了多年的混乱、内战和水深火热的社会动荡之后,这种被“强加”的和平,对饱受苦难的印度民众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和解脱。他们不关心这种和平的代价,不追问其来源和深层含义,因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再也无法承受更多的牺牲。
哈依姆深知,这种根植于民众内心的“民意”,是“求安派”最坚固、也最难以攻破的堡垒。它不是通过高压政策和暴力镇压实现的,而是一种更为阴险的的渗透。
通过巧妙地引导恐惧、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提供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来瓦解抵抗意志,它直接作用于人心最脆弱的部分。这种精神层面的渗透,比欧亚联邦那种依靠铁腕和军事力量维持的表面秩序,更难对付,因为它已经深入骨髓,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因此,哈依姆的渗透并非轻而易举。很多关键情报的获取,需要极深的门道与手法,以及超乎常人的耐心。他不能直接去查阅官方文件,那无异于自投罗网;也不可能直接询问核心机密,那只会招致更严密的监控。
他需要在那些被忽视的城市角落、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对话、以及支离破碎的公开信息中,像考古学家般细致地挖掘,最终拼凑出真相的全貌。
他会去废弃的电子市场,那些被淘汰的旧款智能设备犹如城市的记忆碎片,试图从它们残存的数据中挖掘出一些未经审查的旧新闻报道或民间讨论,寻找被删除的真实历史。
他会混入一些为“求安派”生产廉价义体或智能芯片的小型家庭作坊,以普通采购商的身份,观察工人们组装芯片时的动作、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疲惫与麻木,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寻找一丝异样,一丝被压抑的真实情感。
他甚至会冒险潜入一些被“求安派”高度控制的“文化宣传中心”,表面上是学习印度传统艺术,实则是在那些被刻意“修正”或“删除”的历史记录中,寻找被篡改的痕迹,以判断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九头蛇”入侵事件的篡改程度。
有时,他的努力会成功。例如,他能从一个在街头酒馆喝醉的底层技术员口中,听到关于某个“新型芯片”在激活后,能够“增强用户接受度”的只言片语。虽然模糊,却指向了某种精神控制的可能性。
或者,他在一个被“求安派”接管的旧图书馆里,发现一本被刻意涂改,但仍能辨认出“抵抗并非毫无意义”字样的历史文献,那微弱的字迹如同残存的火种,证明着曾经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