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85(2/2)
《柳毅传》的内容,是写洞庭龙女,受夫家虐待,被逐在野外牧羊,赖书生柳毅仗义援助,送信给洞庭君,结果由洞庭君之弟钱塘君救回洞庭,后两人终于成为夫妇。
在这篇小说里不仅反映了封建婚姻束缚下,青年妇女的痛苦处境,还描绘出柳毅和龙女的高洁品质。
柳毅在开始援助龙女时,动机十分单纯,只是为了替龙女送信伸冤,并无“重色之心”。
龙女得到柳毅之助,内心虽很感激,并很爱慕柳毅的人品,但后来因得悉他已有妻子张氏,张死后又续娶韩氏,
所以一方面拒绝父母之命要她嫁给濯锦小儿,一方面又不敢向柳毅表白心愿。
作者这样来处理这对青年男女,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从而也赋予作品本身积极的艺术效果,使人物的精神品质更显得饱满和充实。
其次,作品中对细节的描写,情节的创造,景物的织絵,语言的运用,都很精致巧妙,在唐朝传奇中不失为优秀之作。
元朝尚仲贤的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都取材于此。
译文(参考)—1
仪凤年间,有一位书生柳毅,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取,准备回到湘水边的家乡去。他想起有个同乡人客居在泾阳,就去辞行。走了六、七里,忽然有一群鸟直飞起来,他的马受了惊吓,向道边飞奔,又跑了六、七里,才停了下来。
只见有个女子在路边放羊。他觉得奇怪,仔细地打量,却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可是她双眉微皱,面带愁容,穿戴破旧,出神地站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柳毅忍不住问她道:“你有什么痛苦,把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女子开头现出悲伤的神情,婉言谢绝了他,但最终哭着向他回答说:“我是个不幸的人,今天蒙您关怀下问。但是我的怨恨铭心刻骨,又怎能觉得惭愧而回避不说呢?希望您听一听。我原是洞庭龙王的小女儿,父母把我嫁给泾川龙王的二儿子,但丈夫喜欢放荡取乐,受到了奴仆们的迷惑,一天天厌弃、鄙薄我。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等到我恳切地诉说了几次,又得罪了公婆。公婆折磨我,赶我出来,弄到这个地步。”说完,抽泣流泪,悲伤极了。接着又说:“洞庭离这里,相距好远啊,无边无际的天空,无法传通音信,心用尽,眼望穿,也无法使家里知道我的悲苦。听说您要回到南方去,您的家乡紧接洞庭湖,也许可以把信托您带去,不知道能够答应吗?”柳毅说:“我是个讲义气的人。听了你的话,心里非常激动,只恨我身上没有翅膀,不能奋飞到洞庭,还说什么答应不答应呢?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间来往,怎能到龙宫里去送信呢?只怕人世和仙境有明暗之分,道路不通,以致辜负了你热忱的嘱托,违背了你恳切的愿望。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给我引路吗?”女子一边悲伤地哭泣,一边道谢说:“希望你一路上好好保重,这些话不用再说了。要是有了回音,即使我死了,也一定感谢您。方才您不曾答应时,我哪敢多说?现在您既然答应了,问我如何去洞庭龙宫,洞庭的龙宫跟人世的京城并没有不同啊。”
柳毅请她说说。女子说:“洞庭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称它社橘。您到了那里要解下腰带,束上别的东西,在树干上敲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招呼您。您就跟着他走,不会有什么阻碍。希望您除了报信之外,并且把我告诉您的心里的话都说给我家里的人,千万不要改变!”柳毅说:“一定听你的话。”女子就从衣襟里拿出信来,向柳毅拜了又拜,然后把信交给了他。这时她望着东方,又掉下泪来,难过极了。柳毅也很为她伤心。他把信放在行囊里,便又问道:“我不知道你放羊有什么用处,神灵难道还要宰杀它们吗?”女子说:“这些并不是羊,是‘雨工’啊。”“什么叫‘雨工’?”女子回答说:“就像雷、电一样掌管下雨的神。”柳毅回头看看那些羊,就见它们昂头望,大步走,饮水吃草的样子很特别,可是身体的大小和身上的毛、头上的角,跟羊没有不同。柳毅又说:“我给你做捎信的使者,将来你回到洞庭,希望你不要避开我不见面。”女子说:“不光不避开,还要像亲戚一样啊。”说完,柳毅和她告别向东走。走不到几十步,回头看看女子与羊群,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