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您这套法子,有名字吗?(2/2)
周师傅没有回答,只是赤着脚,慢慢地走进建筑。
他闭上眼睛,静静地站在原地,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五分钟后,周师傅睁开眼睛,走到建筑的东南角,指着一根粗壮的木柱,缓缓地说道:“这根柱子,榫头松了三分。”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周师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周师傅,您有什么依据吗?”于佳佳忍不住问道。
周师傅摇摇头,指着自己的脚:“就凭这双脚。这地儿,不对劲。”
众人连忙取出红外探测仪,对着木柱进行扫描,然而,仪器上却显示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常。
周师傅见状,也不争辩,只是走到工具箱旁,取出一根细长的铜丝,将铜丝弯成一个U形,然后走到木柱旁,将铜丝插进砖缝里,轻轻地敲击着。
“咚……咚……咚……”
清脆的敲击声在空旷的建筑里回荡,周师傅仔细地聆听着每一次敲击的回声,然后又将手掌贴在地面上,感受着震波的走向。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周师傅走到一块看似完好的地砖前,蹲下身子,用手中的工具轻轻地撬开地砖。
地砖被撬开,露出
周师傅用手扒开泥土,从里面挖出一块已经腐朽的木楔。
“就是这个!”周师傅举起木楔,语气肯定地说道,“这根木楔已经腐朽了,导致柱子的承重力下降,所以才会出现榫头松动的情况。”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对周师傅的技艺赞叹不已。
于佳佳全程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周师傅的“听地”过程,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她走到周师傅身边,轻声问道:“周师傅,您这套法子,有名字吗?”
周师傅摇摇头,憨厚地笑了笑:“就叫‘听地’,祖师爷传下来的。”
卢中强得知此事后,立刻联系了于佳佳。
“于总,我有个想法。咱们是不是可以将周师傅的‘听地’技法录制成声音档案,融入到我正在策划的《城市心跳》音乐专辑里?”
于佳佳觉得这个提议非常棒,立刻答应了卢中强的请求。
卢中强立刻联系了许嵩,让他用电子合成器模拟不同建筑材质的共振频率,然后再由周师傅现场校准。
录制当天,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许嵩的电子合成器完美地模拟出了砖石、木材、金属等不同材质的共振频率,周师傅也一一进行了校准。
然而,当录制进行到尾声时,周师傅突然停了下来,皱着眉头说道:“这段不对,少了点东西。”
卢中强有些疑惑:“少了什么?”
周师傅闭上眼睛,仔细地感受着空气中的震动,缓缓地说道:“少了点‘喘息’。”
“喘息?”卢中强和许嵩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周师傅解释道:“老建筑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发生微弱的伸缩,这种伸缩会产生一种非常细微的呼吸式的震颤。机器无法捕捉到这种震颤,但我的掌心可以感受到。”
许嵩闻言,立刻重新调整了电子合成器的参数,试图模拟出这种微弱的呼吸式震颤。
经过反复的调试,许嵩终于成功地模拟出了周师傅所说的“喘息”。
当这段加入了“喘息”的音乐播放出来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这段音乐,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共振频率,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仿佛真的可以听见老房子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城市心跳》专辑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其中,那首融入了周师傅“听地”技法的音乐,更是备受好评。
无数听众在网上留言,称赞这段音乐“像听见老房子在讲故事”。
于佳佳整理着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一条条评论在她眼前掠过,她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脚底知空鼓”、“掌心辨结构”……
这些看似玄乎的说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姚小波的号码:“小波,帮我搜集一些资料,关于老匠人、老手艺人的,越多越好……”于佳佳对着电脑屏幕,一行行扫过各地古建队的“土方”经验,越看越觉得这事儿,有点意思!
什么“听音辨瓦”、“望闻问切定乾坤”,简直玄学PLUS!
但仔细想想,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一代代传下来,没点真东西能行?
她撸起袖子,噼里啪啦敲键盘,一份名为《民间感知力白皮书》的玩意儿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