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681章 你真的听懂了吗?

第681章 你真的听懂了吗?(2/2)

目录

于佳佳走到姚小波身边,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屏幕上的数据。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看来,赵工当年发现的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

“这不是艺术,”姚小波对着身边的监工说道,脸上带着一丝严肃,“这是体检。”

与此同时,在市建委的办公室里,一封匿名报告摆在了郑卫东的办公桌上。

报告质疑保障房项目的地基安全,措辞严厉,矛头直指工程质量。

郑卫东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心里有些犹豫。

作为城建集团的项目总工,他对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他本想直接驳回报告,但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赵小满在听证会上说的那句话:“有些声音,只有听地的人才能听到。”

郑卫东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带队复查。

他带着几个技术人员,钻入了尚未封闭的地下管廊。

这里光线昏暗,通风极差,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灰尘味。

郑卫东拿着一根传统的听音杆,沿着承重墙,逐段检测。

他将耳朵紧贴在听音杆上,仔细辨听着墙体内部的声音。

突然,他的脸色变了。

在一处承重墙角,他听到了一种异样的声音——细微的开裂声。

郑卫东放下听音杆,仔细检查墙面。

他发现,在墙角的隐蔽处,有一条细小的裂缝,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条裂缝的走向,竟然与赵工当年绘制的图谱中标注的“冷接缝风险带”完全重合!

郑卫东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市建委领导的电话。

“我要求,立刻停止保障房项目的施工!”郑卫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当天晚上,保障房项目被紧急叫停。消息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吴志强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阴沉。

作为市建委工程监管处的处长,他一直坚持“程序正义”,认为一切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办。

“非标证据不能作为决策依据!”吴志强对着下属怒吼道,“仅仅凭着一封匿名报告和一些未经证实的猜测,就叫停这么大的项目,简直是胡闹!”

他强烈要求撤销停工令,恢复施工。

面对吴志强的强硬态度,于佳佳并没有争辩。

她知道,想要说服这些保守派,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邀请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双轨评估”。

所谓的“双轨评估”,就是同时进行两组独立的风险评估。

第一组专家,只凭借常规的检测数据,对保障房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

而第二组专家,则结合“号子声谱+手感记录+历史图谱”,进行交叉验证。

结果,第一组专家评估的结果是“低风险”。

他们认为,从现有的检测数据来看,保障房项目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

但第二组专家,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高危”。

他们认为,结合赵工当年留下的线索和最新的勘探结果,保障房项目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坍塌。

七日后,就在专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保障房项目原位置,发生了一起轻微的塌陷。

虽然塌陷的面积不大,但足以证明第二组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

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争相报道此事。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纷纷追问塌陷的原因。

郑卫东站在聚光灯下,神情严肃。

他只说了一句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教你怎么听地。”

秦峰趁势推出了“劳动音景计划”。

他在十二个重点工地设立“声音驿站”,鼓励工人们用自己的方言,讲述当日的作业心得。

系统会自动生成语音日志,并接入档案馆的动态舱,永久保存。

首个入驻“生音驿站”的站点,便是赵工老锅炉房原址改建的社区服务中心。

揭牌那天,赵小满穿着一身干净的工装,来到了现场。

他默默地走到墙边,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短柄的扫帚。

这把扫帚,是当年北环线抢修时,他父亲用过的。

赵小满将扫帚挂在墙上,并在旁边贴上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

“1983年冬,北环线抢修,它听过第一声号子。”

许嵩参加完活动,和于佳佳、赵小满简单告别后,就准备打车回学校。

一阵夜风吹过,吹散了他额头的汗珠,也让他清醒了不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