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29(1/2)
李静忠揣着满心的忐忑去安排回銮之事,还不忘想着长安刚才的威胁之语。
没错,他把那句话当作了长安的挑衅和威胁。
他害怕夜里被套麻袋,不光要来了几个禁军寸步不离,在临出发回去之前,还力劝新帝让潼关军直接回潼关,不必随圣驾一道进京了。
这不仅中了长安的心意,也戳中了李嗣升的心事,他比李静忠更不希望长安一起进京,因为那会时刻提醒所有人他差点被烧死在济源镇。
暗自思量了一会儿,李嗣升最终做出了安排。
河阳城是前线,依旧需要兵力驻守,以防叛军趁势反扑,但都城更是根本,不容有失。
于是新帝下令将他从灵武带来的大军一分为二,一半由大将臧希让统领留守河阳,另一半则随圣驾回銮戍卫京畿。
至于郭曦的朔方军和李长安的潼关军,则依其本部,各自返回原驻防地。
诏令一下,三军之中虽无人公开质疑,但私下里将领们的抱怨之声却难以平息。
东征无功而返,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圣驾回京,却将他们这些苦战之师撇在边境,心中自然不平。
而且无功而返的最大原因,是圣人钦命的主帅无能,是圣人遇险,又不是他们作战失利。
如今不说希望有犒赏,这来回折腾一遭的粮草总要给补齐吧。
可新帝却毫无作为。
王猛更是气得在营帐内跳脚,“将军!这算怎么回事?咱们拼死拼活一场,转头就把咱们打发回潼关,连京城都不让进?”
长安闻言头也没抬,“直接回潼关,不是正好么。”
王猛一愣,没想到自家将军是这个反应,“正好?这哪里好了?咱们立了救驾大功,本该风风光光进京受赏才是!”
长安:“受赏?如今京城是什么光景?粮秣匮乏,物价飞腾,那些靠着祖荫度日的高门大户,怕是早就饿红了眼。”
“若我们此时过去,第一个找上门的不是封赏,而是那些端着空碗,从我们这里讨要当初借粮的那些人。”
王猛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也知道这是事实。
粮草紧张,就连郭曦都说他们郭家军也是艰难度日,更遑论其余的大军了。
所以此次撤出河阳,也是因为粮草实在不济。
李静忠此刻也在同新帝谈及此难题,“圣人,去岁蜀地的贡粮被太上皇做主分给了随行禁军,如今我们手中粮草实在捉襟见肘。”
“北地产粮之地如今多在叛军之手,难以指望,而南方各道,自去岁起,运往朝廷的粮赋就已是断断续续,近几个月更是几乎绝迹了。”
李嗣升眉头紧锁,他何尝不知粮草是眼下的命脉,更是他坐稳皇位的基础。
没有粮食,莫说重整旗鼓东征叛军,就是稳住眼前这跟随他回銮的军队和都城的百官百姓都成问题。
沉默片刻,他才开口:“拟旨。”
“天下倾覆,社稷危难,正是君臣一心共克时艰之时。着令淮南江南山南东道诸节度使转运使,并各州刺史,务须体念朝廷艰难,速将去岁及今岁应输贡赋粮秣,火速解送京师,以应军需,以安民心。”
他的语气逐渐加重,“若有拖延推诿,或暗中截留以次充好者,即视为怠慢军国大事,朕必严惩不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朝廷不保,他们那些粮仓又能为谁所有?”
自去年登基改元至德后,这还是李嗣升第一次发出如此强硬的诏令,带着催粮的焦急,迅速被发往南方各地。
诏令被发出之际,撤出河阳的几路大军也分道扬镳各自回程了。
大军刚分道扬镳不久,尚未完全远离河阳地界,一队来自蜀中的使者便追上了正在返程途中的几路兵马。
使者带来了太上皇的旨意和封赏。
旨意中玄宗言辞恳切,称东征将士浴血奋战,劳苦功高,虽因故未竟全功,然其忠勇可嘉,特从蜀中府库拨出钱帛,犒赏三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