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不开窍(1/2)
长毛兔兔毛的价格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没想到,现如今又创新高了。
董华不禁琢磨起家里头养的那一笼安哥拉长毛兔。
到现在为止,养了已经将近三个月时间了。
一般来说,三个月就可以剪一次毛。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外头跑,几乎没有时间照料家里的那笼长毛兔,今天回家瞧瞧,是不是能剪毛了。
怀揣着这个心思,董华回到王笑萍跟前,麻利上了车,载着她便往南门村走。
王笑萍坐在后头,紧紧攥着手里的东西,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二小子,你刚刚找那人干啥去了?”
董华笑了笑,“我这不是看见那大叔在收兔毛么,就寻思过去跟他聊聊,咱们家的兔子应该也差不多到剪毛的时候了。”
“真的啊?”
听说家里养的那一窝兔子到了剪毛的时候,王笑萍高兴的不行。
“哎呀,喂了那窝兔崽子那么久,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不难听出来她话里的喜悦。
董华笑着回道:“不过,咱们第一窝没怎么用心照料,还是别抱那么大希望吧。”
这第一窝兔子,说白了,他就是买回家来“试试水”的,没有花太多心思在上头,估计收成一般般。
王笑萍笑道:“没事!反正多多少少也是能剪下来一些的!只要没白干就行成!”
董华只是笑了笑,没说话,默默加快了骑车的速度。
到了家,二人停好车子,二话不说就跑到笼子跟前,盯着里头的长毛兔看了起来。
王笑萍皱起眉头,“老二,我咋瞅着这些兔子身上剪不下来啥东西呢?要不.....要不再养养胃?”
董华没吭声,抱了两只个头稍微大点,毛发看起来始终的安哥拉长毛兔出来。
然后又拿尺子出来量了一下。
紧接着,他看向一脸疑惑的王笑萍。
“妈,像这样的长毛兔就可以抱出来剪毛了。”
他问过那收兔毛的大叔,只要长毛兔的毛发有2.5-3厘米的长度就可以进行剪毛了。
像他方才抱出来的那只长毛兔,毛发的长度已经达到剪毛的长度了。
王笑萍愣了愣,“真的?那我去拿剪子出来。”
她火速从屋里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递给董华。
瞧见那把剪刀,董华皱了皱眉,“妈,咱家没有好点的剪刀了吗?剪兔毛咋能用生锈的剪刀?”
这一剪刀下去,只怕是剪下来的兔毛全是锈迹了。’
王笑萍又是一愣。
她低头盯着手里那把满是铁锈的剪刀,抿了抿唇,支支吾吾道:“可、可咱家好像就只有这把剪子了.....”
她的双眸里写满了窘迫。
董华微微皱眉,忽然起身回了自己房间。
没多大一会儿,他拿来一把半新不旧的剪子。
正好今天的天晴,也不算冷,倒也算适合给长毛兔剪毛,天气冷给长毛兔剪毛的话,一不留神可能就感冒了。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时,一道瘦小的身影莽撞地冲进了院子。
只见董小燕背着大书包,像阵风一样朝董华和王笑萍跑了过来。
她一脸好奇的问道:“妈,二哥,你们这是在干嘛?”
董华挥了挥手里的剪子,挑眉道:“你猜我们在干嘛?当然是给长毛兔剪毛了。”
“哇!终于到了可以剪毛的时候了吗?”
董小燕激动的从董华怀里把长毛兔抱过来,动作轻柔地爱抚着,忽然又好奇地问:
“二哥,那你是要把它身上的毛全都给剃光吗?这么一来,它们不就得光着身体了,咦,那好丑呀。”
董华笑了笑,解释道:“你这妮子,读书读傻了不成?把兔子的毛全剃光了,那它不就得冻死啦?”
“你都怕冷,难道兔子就不怕冷吗?”
董小燕尴尬地挠了挠头,“那,那好吧,我去把书包放好,可沉了!等我一下!”
她一句小跑着进了自己房间,很快又跑了出来,蹲在董华和王笑萍身旁,一脸认真地看着。
“二哥,你开始吧!我看着呢!”
董华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在董小燕和王笑萍的注视下,抱起兔子。
剪毛也是讲究方法的,并不是直接简单粗暴地上剪子剪就行,可以说,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董华把兔子的毛顺了顺,拿起剪刀紧贴着皮肤,沿着生长方向开始进行修剪。
兔子身上剩下的毛,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太短了,长毛兔会感冒着凉,太长了,他们能剪的部分也就少了。
所以长短要掌握好。
董华专心致志地会挥舞着剪刀,期间长毛兔有些害怕,会不断的挣扎。
兔子一挣扎,就不好发挥。
为了让兔子安静下来,董华和董小燕可谓是煞费苦心,终于才让兔子乖乖趴好,剪毛这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别以为剪兔子毛看起来是一件容易的事,董华花了三个小时,也不过是剪了几只兔子的毛而已。
全程蹲在一旁看的董小燕觉得好玩儿,忍不住跃跃欲试。
正准备烧火做饭的王笑萍听见了,忍不住轻声斥道:“你这丫头,别瞎掺和!要是把兔毛给剪坏了那可不得了!这兔毛可是能卖钱的!”
“我听你二哥说,兔毛能卖到一百一斤呢!”
说道这儿,王笑萍忍不住用眼角余光看了看一旁用框子装起来的兔毛,小声嘀咕道:“也不知道咱们家这些兔崽子剪下来的毛能不能有一斤?”
董华听了,忍不住笑着抬头看着王笑萍。
“妈,你想啥呢?这半斤都不一定有,你还想一斤呢?”
王笑萍咧嘴一乐,拍着自己的脑瓜子笑道:“我这不是寻思着能不能有嘛?那有的话是最好的,没有嘛,那也没办法不是。”
谁不想多挣点?
天下就没人会嫌自己钱多的!
王笑萍如实想到,转身走进灶房里继续烧火做饭去了。
不多时,忽然有几个大婶走进院子。
“哎呀!董家二小子,你总算是回来啦!”
其中一位谢大婶着急地跑到董华跟前。
“那啥!那事儿怎么说的来着?”
那事儿?
什么事儿?
董华想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想起来这指的是哪件事。
瞧见董华疑惑的神色,谢大神拍了拍手,右脚用力往地上一剁,着急道:“哎呀!你这孩子,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这老太婆还健忘?”
“就是那手工活的事儿!我们几个是想来问问,还有的做不?我们在家等的是着急的得很呀!终于盼到你回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