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塔城(2/2)
“没错!就是那种枪!”
副官用力点头,语速快得几乎咬到舌头,
“华夏军装备了好多好多,十几门?二十几门?不,我看着起码有上百门!每挺机枪开火的时候,枪声就像惊雷一样连续不断,根本停不下来!哈萨克的骑兵冲上去的时候,在那些机枪面前简直就是活靶子!只要一个扫射过去,就有几十上百的人倒在地上,马尸和人尸堆得像小山一样!”
他咽了口唾沫,仿佛还能听到当时的枪声与惨叫声:
“不止机枪!天上还不断落下炮弹,比咱们一个炮兵团的炮弹还要多!那些炮弹就像下雨一样不停落下,爆炸的火光能照亮半边天,骑兵的阵型根本没办法保持,战马受惊后四处乱撞,把自己人都踩伤了不少!他们根本挡不住,跑都跑不掉啊!”
“浪费子弹……”
杰克喃喃自语,他一直以来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他原本以为马克沁机枪只是个华而不实的玩具,却没想到在大规模战场上能有如此恐怖的杀伤力。“但这杀伤力……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副官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一丝怅然:
“是啊,先生。骑兵在它面前根本没有任何抵抗之力。想想看,骑兵称霸了世界几百年,从蒙古的铁蹄到欧洲的骑士,谁能想到,竟然会被这样一种武器逼得退出历史舞台呢?”
“骑兵被淘汰了吗?”杰克失神地重复着这句话,他靠在毡房的木柱上,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作为一名资深军事顾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战争时代,或许真的要在钢铁与火药的轰鸣声中落幕了。
“先生!咱们快走吧!”
副官急切地催促道,“我看明天华夏军就会抵达塔城,如果他们发现咱们和哈萨克人有联系,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
猛地回过神来,眼中的迷茫迅速被警惕取代。他看向一旁同样神色慌张的艾力库尔班,很快便有了主意,他整理了一下军装,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沉稳可靠:
“尊敬的艾力库尔班先生,我建议你和我们一起撤到哈萨克境内。你放心,我们日不落国赞助的武器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给你的手下每人配备一把火枪,再配上几门火炮,我倒要看看,这华夏军到底能强到什么程度!”
在杰克看来,华夏军之所以能取胜,不过是占了武器先进的便宜。如果哈萨克骑兵也能装备同样的武器,再加上日不落国的战术指导,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他绝不相信,一个刚刚成立的政权,能拥有碾压一切的实力。
艾力库尔班正愁没有退路,听到杰克的提议,立刻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忙点头:“好!我也正有此意!咱们现在就走!”
话音刚落,他便转身冲进毡房,指挥着手下胡乱收拾起金银珠宝和贵重物品。
那些原本堆在角落的银锭、宝石和丝绸被迅速塞进马袋,沉重的包裹压得战马不断刨蹄。
杰克也立刻下令副官集合队伍,将随身携带的文件和仪器全部打包。半个时辰后,这支混杂着部落武装与外国顾问的队伍便匆匆离开了塔城,朝着哈萨克巴尔喀什的方向狼狈逃窜,只留下空荡荡的毡房和满地狼藉。
第二天中午时分,塔城的草原上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华夏军第7军966师的士兵们列着方正的队伍,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驻城区。
他们穿着统一的军绿色军装,腰间挎着制式军刀,手中的步枪擦得锃亮,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凛冽的寒光。
队伍最前方,师长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士兵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却依旧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报告师长!塔城已无敌军踪迹,仅发现少量留守的牧民,经询问,艾力库尔班与日不落国顾问已于昨日傍晚撤离!”侦察连的连长跑步来到马前,敬礼报告。
966师长微微点头,声音沉稳有力:
“知道了。命令部队原地休整,派出警戒哨,严密监控周边动向。另外,通知后勤部门,尽快为城中牧民提供粮食和药品,不得惊扰百姓。”
“是!”
966师顺利完成了指挥官赵国强交代的军事任务,随即按照既定计划,沿着边境线一路向西收复失地。
当队伍抵达阿拉山口时,驻守此地的清军官兵早已在山口外列队等候,为首的参将双手捧着印信,脸色恭敬地迎了上来:
“大人,我等早已听闻华夏军的威名,不愿再为腐朽清廷卖命,特率部投降,恳请大人收留!”
师长翻身下马,接过印信,目光扫过列队的清军士兵。这些士兵穿着破旧的号服,手中的鸟铳早已锈迹斑斑,不少人的脸上还带着菜色,显然是长期缺粮少饷。
他沉声说道:“既然投降,便需遵守我军纪律。所有武器统一上交,士兵登记造册后编入补充营,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绝不亏待你们。”
清军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露出感激的神色,连忙放下武器,排队登记。
阿拉山口不战而克,967师没有片刻停留,继续朝着霍尔果斯进发。
与阿拉山口一样,霍尔果斯的清军也选择了主动投降,官兵们甚至自发地打扫了营区,迎接华夏军的到来。至此,967师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在霍尔果斯建立起防御阵地,开始修筑工事,严密监控边境动向。
与此同时,968师也按照作战计划,顺利进驻可克达拉。
这座位于伊犁河谷的小城同样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当地的乡绅带着百姓,捧着茶水和干粮,在城门口迎接队伍。师长赵卫东看着街道两旁好奇又敬畏的百姓,下令部队不得擅入民宅,不得拿取百姓一针一线。
士兵们严格遵守命令,在城外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宿营,做饭时飘出的饭菜香,引得不少孩子在帐篷外探头探脑。
稍作休整后,968师便兵分多路,向周边县市展开攻势。
伊宁、博乐、昭苏、特克斯、新源、尼勒克……这些原本由清军或地方武装控制的城镇,在华夏军的兵锋面前纷纷望风而降。
有的地方官主动打开城门,有的武装势力直接解散队伍,仅有少数负隅顽抗的地主武装,在遭遇机枪扫射后迅速溃败。
至4月3日,伊犁河谷周边的所有县市已全部被968师占领,部队开始在各城镇设立政权机构,恢复地方秩序。
相比于966师和968师的顺利推进,969师的征程则要艰难得多。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帕米尔高原边缘的乌恰地区,这里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平均海拔超过两千米,不少路段都是狭窄的山间小道,战马和重武器根本无法通行。士兵们只能背着沉重的装备,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饿了就啃一口干硬的面饼,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晚上则蜷缩在山洞里休息。
经过五天五夜的翻山越岭,969师终于在4月5日抵达乌恰地区。
驻守此地的少数清军见华夏军如此顽强,早已没了抵抗的勇气,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后便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当士兵们进驻乌恰县城时,当地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支风尘仆仆却纪律严明的军队。
与其他几个师相比,960师的任务最为轻松。他们的目标是阿克苏地区,这里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却没有多少清军驻守。
当960师的队伍抵达阿克苏城外时,城中的官员和乡绅早已带着印信和礼品在城外等候,主动请求归附。师长接收城池后,立刻下令打开粮仓,向贫苦百姓发放粮食,同时张贴布告,宣布废除清廷的苛捐杂税,赢得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护。
时间一天天过去,华夏军第7军的攻势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新疆边境。至4月10日,所有部队都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当最后一份战报送到指挥官赵国强手中时,他正站在临时指挥部的地图前,手指划过地图上那些被红色标记覆盖的区域。
从塔城到伊犁,从阿克苏到乌恰,新疆边境的大部分地区已被牢牢掌控在华夏军手中,边境线的防御体系初步建成。
赵国强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是他全面接收华夏国的第一部分任务,如今终于圆满完成。他的目光缓缓移动,从新疆一直延伸到东北——蒙古草原早已归附,赤塔地区的俄军残部被肃清,朝鲜北部的反抗势力被平定,河北、江苏等内陆省份也已在掌控之中。偌大的华夏帝国版图上,如今只剩下南部地区还在地方的控制之下,收复全国的目标,似乎已不再遥远。
就在这时,秘书安娜的声音传来“尊敬的指挥官阁下,第7军已成功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此次收复行动不仅掌控了大量战略要地,更加强了边境管控,华夏国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显着加强。在这里,我谨代表指挥部全体人员,向您表示祝贺。”
:“接下来,我为您总结一下此次战斗的最终结果,以及部队所获得的奖励,请您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