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2)
硝烟弥漫的太庙广场上,胡凯旋的战术靴碾过满地箭矢。皇帝的龙袍下摆突然扬起寒光,十二把袖里剑呈莲花状绽开,要直取六皇子咽喉。
胡凯旋拽着六皇子滚向青铜鼎,毒剑擦着防弹衣划出火星。六皇子突然闷哼一声,左肩被暗箭洞穿。
"你爹是真舍得下死手啊!"胡凯旋扯开急救包给他扎止血带,却发现箭杆上刻着"承平三年制",这是他五岁生辰那年工部进贡的礼箭。
皇帝的笑声从蟠龙柱后传来:"好个兄弟情深。"
胡凯旋的剑颤出寒星:"天启七年春,幽州大营断粮三月,你批红的折子上写着'将士当以雪水解饥'"。他从战术包甩出本染血的账簿,纸页间夹着枯黄的草根,"这是兄弟们饿极时啃的观音土,军需官吞金自尽前写的血书!"
皇帝的龙纹杖碾碎土块,溅起的粉尘里浮出漠北饥民的脸:"蛮夷之地,死不足惜。"
"永昌三年黄河决堤!"六皇子突然扯开蟒袍,露出腰间狰狞的烫伤,"你命我监修堤坝,却将九成赈灾银挪去修鹿台!"他掷出的工部密档散落一地,其中夹着歌姬的卖身契,购于灾民易子而食的时节。
胡凯旋的战术靴踩住一张金箔请柬:"去年你寿诞夜宴,一道'烽火狼烟羹'耗粮三百石,而云州百姓在吃树皮。"他翻转靴底,黏着的碎树皮还带着牙印。
皇帝突然癫笑,龙袍里抖落出漠北王庭的密函:"没有朕纵容胡人劫掠,你胡凯旋哪来的军功封侯?"金丝袖中滑出个孩童的银镯,镯内刻着"云州赵氏",正是胡凯旋曾经解救的流民村落。
胡凯旋的剑突然鸣啸,剑柄暗格弹出一卷裹着硝烟的《戍边录》。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永昌五年军饷被扣修炼丹炉,天启九年战马被征为仪仗,承天元年箭矢换成礼花......
"还有当年北狄八百里加急。"他剑尖挑起份滴血的塘报,"突厥连破三镇,而你正在温泉选妃!"塘报背面黏着女子撕碎的衣角,金线纹着后宫才有的鸾凤图。
皇帝忽然扯开冕旒,白发间缠着漠北可汗的盟书:"没有外患,何来集权?朕若不纵着胡人南下,那些世家大族怎会乖乖交出兵符?"他踹翻鎏金箱,倾倒出的不是金银,而是各州县"剿匪捷报",每张都摁着百姓被迫画押的血指印。
六皇子掌心攥着半块虎符:"去年江南水患...你让我持此符调兵...不是救灾...是镇压请命的举子......"他颤抖着扯开衣襟,胸口烙印着"忠孝"二字,与胡凯旋背上"仁义"烙痕同出一炉。
皇帝的龙杖突然暴起,杖头机关射出十二枚丹丸,遇空气炸成毒雾:"朕乃真龙,尔等不过棋子!"胡凯旋旋身将六皇子护在身后,防弹衣被腐蚀得滋滋作响,露出内衬的边关布防图,密密麻麻的红叉都是被皇帝出卖的关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