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君臣密议垦荒策,丽妃有请翠华楼(1/2)
御书房内,已是深夜,余瑾再次奉诏入宫,与皇帝赵汝安进行了一场更为深入的密谈。
这一次,他们触及的,是足以动摇整个大安王朝根基的敏感话题——土地。
余瑾立于御案之侧,掷地有声,向赵汝安详细阐述着土地兼并对国家带来的深重危害:“陛下,如今我大安,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暗流涌动。其中最大的隐患,便在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世家、权臣勋贵,肆意侵占田亩,致使国家税赋流失严重,兵源枯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佃户流民,长此以往,民怨沸腾,国将不国!”
“而这些兼并土地的世家门阀,正是卢颂、闻泽之流盘根错节的势力根基所在。他们依靠着从土地上获取的巨额财富,豢养门客,培植党羽,干预朝政。若不从根源上斩断他们的经济命脉,仅仅是罢黜几个官员,于大局无补,朝堂积弊,永难清除!”
余瑾语气铿锵,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臣恳请陛下,下定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清查田亩,限制兼并,将那些被非法侵占的土地,重新归还于民,或收归国有,如此方能充盈国库,安定民心,重塑我大安王朝的根基!”
赵汝安静静地听着,面沉似水。余瑾的每一个字,都让他这位九五之尊的皇帝,都有些心惊肉跳。
他何尝不知道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何尝不明白世家门阀对皇权的侵蚀?只是,这个问题太过敏感,牵扯的利益集团太过庞大,一旦触碰,所引发的反弹,将是毁灭性的。
赵汝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担忧:“爱卿之言,字字珠玑,朕深以为然。只是,此事干系重大,遍查天下田亩,限制土地兼并,无异于与天下所有世家豪强为敌。其阻力之大,风险之高,恐怕远超你我想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天下大乱啊!”
“陛下所虑极是。”余瑾躬身道,“此事确实不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周密部署。臣以为,可先选取一二州府作为试点,摸索经验。或者,先从那些已经查明确有贪腐行为、已被罢黜的官员及其家族所非法兼并的土地入手,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推开。如此,既能减少阻力,也能向天下表明朝廷的决心。”
君臣二人,就着清查土地的具体策略、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如何应对反扑,进行了长达数个时辰的深入探讨与密谋。从舆论的引导,到官员的选派,再到军队的戒备,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
最终,赵汝安长长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罢了!既然积弊已深,非下猛药不能痊愈!朕就陪你赌上这一把!此事,朕准了!但你要记住,务必谨慎行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太急,朕会给你最大的支持,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余瑾心中一动,自己最终还是说服了皇帝,而说服的理由则是,通过土地问题,不仅能够恢复国本,甚至能给卢颂等佞臣极其党羽莫大的打击,这才是皇帝最看重的,皇权!
皇帝想要的,就是从这些两朝老臣手里,夺回自己的权利,而余瑾对于赵汝安的心思早就明了。
皇帝的这番话,虽然带着诸多保留和告诫,但对余瑾而言,已是莫大的鼓舞。
这条路注定艰险,但只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与支持,便有成功的希望。
密谈持续到后半夜,君臣二人终于在诸多关键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
余瑾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正准备躬身告退。
就在此时,一名御前太监脚步匆匆地从殿外走了进来,躬身向赵汝安禀报道:“启禀陛下,丽妃娘娘驾下李总管在外求见,说是有要事,想请平章事余大人拨冗一见。”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原本略显轻松的气氛骤然一紧。
余瑾心中立刻升起一股强烈的警觉。朝臣与后宫嫔妃私下见面,乃是朝廷大忌,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他当即拱手,沉声道:“回禀陛下,臣乃外臣,与后宫嫔妃素无往来,此举有违宫规,亦恐引人非议,臣不敢僭越。”
那太监见余瑾直接回绝,脸上露出一丝焦急,连忙补充解释道:“余大人误会了,丽妃娘娘并非要在宫中召见大人。听闻余大人近日为国事操劳,甚是辛劳,娘娘特意在宫外的翠华楼设下薄宴,想请余大人赏光,略作小憩。”
宫外设宴?余瑾眉头微蹙,这听起来更加可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