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 第977章 难题

第977章 难题(1/2)

目录

寒露的风卷着碎雨,打在东山沟试验田的塑料大棚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叶辰蹲在棚里,指尖戳了戳萎蔫的番茄苗,叶片软软地塌下来,叶背泛着不正常的灰斑。他心里沉得像灌了铅,旁边的温度计显示12c,比番茄生长的适宜温度低了整整5c。

“叶师傅,这已经是第三批了。”李怀德抱着膝盖蹲在地上,声音里带着沮丧,“前两批是疫病,这批又冻死,难道咱这山地真种不了反季节蔬菜?”

塑料大棚是上个月刚搭的,竹竿骨架还带着新劈的竹青味。县农业局拨了专项资金,想让东山沟试试反季节种植,要是成了,就能给村里添条增收的路子。可从育苗开始就没顺过——先是猝倒病,刚冒头的芽子成片烂在土里;好不容易育出壮苗,一场早霜又打蔫了大半,现在剩下的这些,眼看也撑不住了。

赵大叔裹着军大衣走进来,烟袋锅上的火星在潮湿的空气里明明灭灭:“小叶,要不……就算了吧。咱祖祖辈辈种麦子玉米,哪见过冬天长番茄的?”他脚下的泥地里,还能看见前几批死苗留下的枯根,像一道道细小的伤口。

叶辰没应声,只是掀开大棚边缘的塑料布,冷雨立刻灌了进来,带着股刺骨的寒意。外面的试验田已经翻耕过,黑褐色的泥土被雨水泡得发胀,明年要种的耐碱麦种还在仓库里,可这反季节蔬菜的事要是黄了,村里的增收计划就得往后推一年。

“问题出在温度和湿度。”小郑举着记录本跑进来,纸页被雨水打湿了边角,“白天棚里最高18c,晚上降到8c,湿度始终在90%以上,这条件刚好适合病菌滋生。”他指着记录的数据,“您看,番茄最需要的是白天25c、夜间15c,咱这差太远了。”

叶辰摸了摸大棚的竹竿,冰凉的潮气渗进指尖。“升温不难,难的是控温。”他望着棚顶,“烧煤炉会增加湿度,用电热丝成本太高,咱得找个不用花太多钱的法子。”

雨越下越大,棚顶的积水顺着塑料布的褶皱往下滴,在泥地上砸出小小的坑。李怀德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个事儿!上次去废品站,看见有堆旧太阳能板,说是坏了的,但晒太阳还能发热!”

“太阳能板?”叶辰眼睛一亮,“能行吗?冬天日照短,温度怕是不够。”

“可以加个储热装置!”小郑凑过来,在湿泥地上画了个草图,“用废弃的油桶装满砂石,白天吸收太阳能发热,晚上把热量释放出来,既能升温又能降湿度!”

赵大叔磕了磕烟袋锅:“这法子听着玄乎,能管用?”

“得试试才知道。”叶辰站起身,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李怀德,去把太阳能板弄回来;小郑,算一下需要多少油桶和砂石;赵叔,麻烦您组织人清理棚里的死苗,咱重新来。”

接下来的三天,东山沟的人都在跟这些“破烂”较劲。李怀德带着几个小伙子,把十几块旧太阳能板擦洗干净,用铁丝固定在大棚顶上,线路接得歪歪扭扭,却真能在阳光下发热;小郑指挥着村民,把捡来的油桶锯成两半,装满河滩上的鹅卵石,在棚里摆成两排,像两堵矮墙;叶辰则蹲在育苗室,重新调配营养土,往里面掺了些草木灰——赵大叔说的土法子,能杀菌。

重新育苗那天,天放晴了。阳光透过太阳能板照进棚里,储热桶慢慢变热,用手摸上去温乎乎的。叶辰把新育的番茄苗栽进土里,嫩绿的子叶上还挂着水珠,看着就有精神。赵大叔蹲在旁边,用手指量了量株距:“比上次密了点,这样能互相挡挡寒气。”

可问题还是来了。第三天夜里,气温骤降到5c,棚里的温度计红线往下降,储热桶释放的热量根本不够。叶辰守在棚里,裹着两床棉被,看着番茄苗的叶片一点点蜷起来,急得直转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