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老太太变了(1/2)
腊月初的风像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叶辰踩着梯子给聋老太的屋檐加层防寒毡,刚把最后一块毡布钉牢,就听见院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不是小槐花蹦跳的动静,倒像是裹着小脚的人在快走,鞋底子敲着青石板,“嗒嗒”的节奏里透着股利落劲儿。
他低头往下看,差点从梯子上滑下来。聋老太正提着个竹篮从外面进来,蓝布棉袄的领口系得严实,头上裹着块灰头巾,露出的鬓角却梳得一丝不苟。竹篮里装着些鲜红的山楂,还有捆翠绿的香菜,沾着点雪沫子,看着新鲜得很。
“老太,您咋自己出去了?”叶辰从梯子上下来,拍着手上的棉絮,“天这么冷,要买啥跟我说一声就行。”
“在家待着憋得慌。”老太把竹篮往石桌上一放,声音比往常亮堂些,“去街口的早市转了转,看见这山楂红得喜人,就买了点,给槐花做糖葫芦。”她拿起颗山楂,用袖口擦了擦,递到叶辰嘴边,“尝尝,酸溜溜的,提神。”
叶辰接过来咬了口,酸得眯起眼,心里却暖烘烘的。这要是搁在半年前,老太连院门都很少出,整天坐在炕头摆弄那只银锁,问她话也只是含糊地应两声,哪有现在这般精神头?
“叶叔叔,太奶奶给我买山楂啦!”小槐花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辫子上的红绳结随着脚步甩动,“我刚才看见三大爷在胡同口跟人下棋,还说太奶奶现在比年轻时还利索呢!”
老太被逗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菊花:“这老东西,就知道编排我。”她拿起竹篮里的香菜,“你秦阿姨说今儿包包子,让我给她捎点香菜,我这就送过去。”
“我去吧。”叶辰伸手要接。
“不用。”老太往秦淮茹家的方向走,脚步确实比以前稳当,“我自己能行,顺便跟你秦阿姨学学发面,回头给你蒸糖包吃。”
看着她的背影拐进中院,小槐花趴在石桌上数山楂,突然抬头说:“叶叔叔,太奶奶是不是变了?以前她总说‘人老了,啥也干不动了’,现在天天想着做这做那。”
叶辰摸着下巴琢磨。还真是。自从吴区长来探望过,老太像是换了个人。以前院里谁家有红白事,她顶多让小槐花送两尺布过去,自己从不露面;现在傻柱他妈生日,她亲手纳了双鞋垫,绣着“福寿安康”四个字,针脚虽不密实,却看得人心里热乎。前阵子三大爷的算盘珠子掉了两颗,还是她找出自己攒的铜丝,教三大爷怎么铆回去的。
“可能是……心里的结解开了吧。”叶辰拿起块防寒毡,往另一处屋檐下塞,“有些人啊,不是不想动,是心里搁着事,重得挪不开脚。现在事了了,自然就轻快了。”
正说着,听见中院传来秦淮茹的笑声:“李奶奶,您这香菜择得真干净!我这就剁馅儿,您在这儿等着,第一锅包子先给您端过去。”
“不急,我帮你烧火。”老太的声音混着柴火“噼啪”的声响,听得真切。
小槐花举着颗山楂跑过去看热闹,没一会儿又跑回来,兴奋地说:“叶叔叔,太奶奶在教秦阿姨怎么用碱面!她说‘发面不能急,碱多了发苦,少了发酸,得像做人似的,不偏不倚才正好’!”
叶辰忍不住笑了。这话听着实在,倒像是他爹以前常说的。
傍晚时分,雪又下了起来。叶辰刚把院里的积雪扫到墙角,就看见老太端着个搪瓷碗从外面进来,碗里冒着热气,是刚出锅的包子。“给你留的,萝卜粉条馅的,你秦阿姨放了点辣椒,开胃。”她把碗往石桌上一放,又从棉袄兜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给你带的糖稀,明儿咱给槐花做糖葫芦。”
油纸包里的糖稀呈琥珀色,黏糊糊的,透着股焦糖香。叶辰想起小时候,娘也总在腊月里熬糖稀,他就蹲在灶边看着,盼着能先舔口勺子。
“您还会熬糖稀?”他惊讶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