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月亮崇拜少司命 > 第198章 绫言绫予

第198章 绫言绫予(2/2)

目录

有些人常常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如鸵鸟般将精神世界深埋于虚无的沙堆之中。然而,虚无却如无情的旋涡,将人们卷入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深渊。矛盾,矛盾,人们的言语犹如风中残烛,飘忽不定,前言不搭后语。人们总是热衷于用标签化和格式化的方式去描绘某件事情,仿佛那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开启所有的门。然而,这种描述却如水中月、镜中花,在那一弯清泉般纯净的心灵净土中无处寻觅慰藉的踪迹。因为矛盾本身就是世俗的、功利的,它如恶魔般折磨着人们的大脑,让人殚精竭虑地思考和应对。当少司命们不再为标签化的功利主义所困扰时,他们的情感却如被诅咒的幽灵,依然被功利主义的阴影所笼罩。这种功利主义的标签化与情感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宛如命运的红线,预示着标签化的情感结局。就如紫霞所言:“少司命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猜不到那如泣如诉的结局……”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啊!一个曾经作为人、拥有人类情感的齐天大圣,本应像那五彩斑斓的画卷一样,有着绚丽多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然而,现实却如狰狞的巨兽,将他驱赶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与原本的期望渐行渐远。倘若这个故事能够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结局,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幅奇景呢?或许会如梦幻泡影,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峰回路转的转折。但这样的结局是否真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和慰藉呢?或许只有在故事的发展长河中,我们才能寻得那如沧海遗珠般的答案。

绫认为,所有的爱情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仿佛水是爱情的源泉,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无论是汇聚成海的鼓浪屿,还是旅人如织的老虎滩,亦或是高山流水的意境,甚至是清净的乌镇,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弯水,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人们的情感世界。水就像情感的载体,它可以承载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奏响着生命的旋律。

然而,风月场却似乎与高山流水的清丽相隔甚远,宛如天堑,难以跨越。这不禁让少司命想起了《红楼梦》中黛玉和妙玉对诗的凹晶馆。那里在大观园里地势最低,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除了一弯水和几座亭子外,似乎也有现代社会中处于底层却依然散发着迤逦风景的某些人。在那里,几缕残荷摇曳,如同一群孤独的舞者,一只孤雁翱翔,恰似一颗自由的灵魂,又何尝不是一种爱情的象征呢?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是描写情感的,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爱情的美好与哀愁。而面对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情感却如同决堤的洪水,肆意泛滥。甚至连某个不谙世事的孩童,都在肆意地哼唱着流行歌曲,仿佛那是他们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在如此污浊的人世间,少司命无法领略到那曼妙的舞姿,也无法聆听那悠扬的长相思、长相守,如同置身于一片荒芜的沙漠,找不到生命的绿洲。

几世的流连与回眸,最终都化为了一朝的贪恋欢娱,如同那转瞬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寂寞与空虚。然而,人们却并未因此而深思感叹,仿佛那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梦境。或许,只剩下几声闲人偶尔发出的慨叹,而这慨叹,又如同那无声无息的流水一般,悄然隐匿在这一朝的岁月之中,如同一颗被深埋的种子,等待着发芽的时机。

浮生如梦,谁又能真正圆满谁的似水流年呢?即使已经许久未曾体验过校园生活的绫,依然对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的区别记忆犹新。凹多边形恰似那无法通过各个交点的连线,连成由多个规则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的残次品,而凸多边形则宛如那可以由几个交点的连线,变成多个规则的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的艺术品。这虽然是古代数学论中的知识,但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这个边角面的知识却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那些流行的三角恋、多角恋,以及所谓的小三、小四、小五等现象。这些情感纠葛,就如同那错综复杂的多边形一般,令人感到举步维艰。持之以恒、一路到底的情感关系,是人们心驰神往的美好爱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感关系却如凤毛麟角般罕见。相反,我们更多地目睹的是各种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转瞬即逝的恋爱关系。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情感的如饥似渴,众多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这些游戏中,玩家可以坐拥众多的女友选择,与各种美女如胶似漆。这种虚拟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和激情的梦幻世界。然而,正是这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拟美女,让新人类滋生了许多虚伪的情感。他们乐此不疲地复制、粘贴新的感情规则,使得情感的规则如脱缰野马般更新得越来越快。绫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已然跟不上这种风驰电掣般的更迭规律。在爱情的舞台上,人们常常会提及概念股、绩优股、潜力股等标签性、概念化的名词。这些名词原本是股票市场的专属,如今却也被如法炮制到了爱情的领域。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评判爱情对象的金科玉律,使得爱情变得越来越功利和现实。

绫在爱情的领域宛如初出茅庐的稚子,对于那些抽象的名词,她犹如置身迷雾之中,困惑而迷茫。在利害关系的旋涡中,人们的情感如风中残烛,难以妥善守护,往往在追逐利益的征途上,与真正的爱情失之交臂。这部小说并非浓墨重彩的情感大戏,而是通过载体的巧妙切换,从一种文字的描绘转换到另一种风格的勾勒,深入探讨当今社会的情感百态。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在情感世界中的真实模样,以及情感规则的风云变幻对人们的深远影响。进而在这种状态中,持续地刻画那叵测的人心,那难以言喻的人的蜕变。每当少司命用这个打字软件敲下“变化”这个词时,第二个跃入眼帘的措辞总是“彼岸花”。或许,这便是少司命内心深处渴望描绘的情感——《彼岸花》。彼岸花,宛如一座连接今生前世的桥梁,一种既超凡脱俗又入世的追逐。然而,少司命所期望人们领悟的,绝非那种被世俗功利、阶层所扭曲的爱情追逐。在这个爱情泛滥成灾的时代,爱情的追逐早已面目全非,变得功利化、世俗化、阶层化。彼岸花的追逐,是一种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它与如今的少司命们之间,横亘着崇山峻岭,横亘着无垠沧海,横亘着生命无法跨越的另一种、另一维次的情感鸿沟。也许,正是因为少司命们站在天涯的这一端,能够遥遥望见彼岸花,心中满是憧憬和向往,却永远无法在海角的那一端真正触及它。就如同在这边目睹一个幸福的梦境,而这边,却是人生的漫漫苦旅。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根枯藤,宛如一位孤独的老者,默默地缠绕在一棵老树上。这棵老树历经岁月的沧桑,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而在这棵老树上,总有一只昏鸦停歇,仿佛它是这老树的忠诚守护者,也是这枯藤的亲密伴侣。沿着小河,有一座小桥,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河面上,桥边是几户人家,这里的生活宁静而祥和,人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面,宛如千年流传的诗画一般,令人陶醉其中。然而,这美丽的景象如今却只能远远地观望和膜拜,它就像一朵盛开在彼岸的花朵,虽然美丽动人,但却遥不可及,让人望而却步。当我们凝视着它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苍凉和伤感的情怀,仿佛那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梦想。如今,还有谁会无聊到谈论人或事的情怀呢?

目录
返回顶部